根据《关于办理非法放贷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一条规定,非法放贷是指违反国家规定,在未经监管部门批准或超越经营范围的情况下,以营利为目的,经常性地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发放贷款,扰乱金融市场秩序。如果情节严重,将依照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第(四)项的规定,以非法经营罪定罪处罚。
根据前款规定中的“经常性地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发放贷款”,可以认定为职业放贷人的标准是在2年内向不特定多人(包括单位和个人)以借款或其他名义出借资金10次以上。
如果贷款到期后延长还款期限,发放贷款次数将按照1次计算。
根据《关于办理非法放贷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二条规定,以超过36%的实际年利率实施符合本意见第一条规定的非法放贷行为,并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属于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规定的“情节严重”。但是,如果单次非法放贷行为的实际年利率未超过36%,则在定罪量刑时不得计入:
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属于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规定的“情节特别严重”:
如何预防和解决民间借贷纠纷。首先强调了出借人在借款前需考察借款人的信誉和经济状况,避免风险。接着指出需谨慎对待高额利息承诺的借贷,并重视担保和抵押来降低借贷风险。同时,签订规范的借款合同并妥善保管,注意催要并及时起诉,以避免借贷纠纷或解决纠纷时保护自
担保的法律制度和担保方式,担保合同未约定保证方式时担保人不能拒绝先行偿还借款的相关内容。湖南省攸县人民法院审理的一起涉及民间借贷纠纷案件表明,未约定保证方式的担保人需承担连带责任,法院依法判决借款人偿还借款本息,担保人连带承担责任。
公司债务纠纷的诉讼时效规定。对于定期还款的民间借贷,诉讼时效自还款期限届满之日起算;不定期还款的民间借贷则不受诉讼时效限制,但有最长保护期限制。如果借款人明确表示拒绝还款,则从明确表示之日起开始计算诉讼时效。若民间借贷超过诉讼时效期间,但双方达成还款
民间借贷纠纷中职业放贷人的认定标准以及非法放贷行为的定义和量刑情节。职业放贷人的认定标准是经常性地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发放贷款,特别是在内向不特定多人以借款或其他名义出借资金达到规定的次数。此外,文章还介绍了非法放贷行为的情节严重和情节特别严重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