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发生致人重伤、死亡或财产重大损失的道路交通事故,接到报警后,应迅速到达现场,并采取以下步骤:
根据现场勘验、检查、调查情况和相关的检验、鉴定结论,应及时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其中包括:
交通事故认定书是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对交通事故案件进行勘查、调查后做出的科学结论,它只是证明当事人发生交通事故的事实本身,不是对交通事故的处理决定。
对经调查的交通肇事案,符合立案标准且归自己管辖的,应立即转为刑事案件,按照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进行,包括以下步骤: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交通肇事刑事案件的立案,与其他刑事案件有所不同。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只有在分清当事人责任的基础上才能确定肇事者是否有罪。因此,在作出事故认定书前,对很多交通肇事案的责任是不明确的。只有作出交通事故认定书后,才能确定适用的处理程序。
对符合破案条件的案件,应制作破案报告,报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
破案报告应包括:
侦查终结的案件,侦查人员应制作结案报告,其中包括:
侦查终结案件的处理由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重大、复杂、疑难的案件应经过集体讨论决定。侦查终结后,应将全部案卷材料整理并装订立卷。向人民检察院移送案件时,只移送诉讼卷,侦查卷由公安机关存档备查。对于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充分,犯罪性质和罪名认定正确,法律手续完备,依法应追究刑事责任的案件,应制作《起诉意见书》,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后,连同案卷材料、证据,一并移送同级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
刑事强制措施共5种: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刑事拘留、逮捕。对需要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应制作《呈请取保候审报告书》,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并签发《取保候审决定书》。公安机关决定对犯罪嫌疑人取保候审的,应责令其提出保证人或交纳保证金。对同一犯罪嫌疑人,不得同时责令其提出保证人和交纳保证金。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
对符合取保候审条件的犯罪嫌疑人既不交纳保证金,又无保证人担保的,可以监视居住。对犯罪嫌疑人拘留,应填写《呈请拘留报告书》,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签发《拘留证》。执行拘留时,必须出示《拘留证》,并责令被拘留人在《拘留证》上签名(盖章)、捺指印。对于被拘留人,公安机关应在拘留后24小时内进行讯问。拘留后,应在24小时内制作《拘留通知书》,送达被拘留人家属或单位。对被拘留的犯罪嫌疑人审查后,根据案件情况报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分别作出如下处理:
对于被拘留的犯罪嫌疑人,经审查认为需要逮捕的,应在拘留后的三日内提请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方法,尚不足以防止发生社会危险性,而有逮捕必要的,应立即提请批准逮捕。需要提请批准逮捕犯罪嫌疑人的,应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制作《提请批准逮捕书》一式三份,连同案卷材料、证据,一并移送同级人民检察院审查。对被逮捕的人,必须在逮捕后的24小时内进行讯问。对犯罪嫌疑人逮捕后的侦查羁押期限不得超过两个月。
交通事故中脸部受伤的赔偿标准,包括没有构成残疾和构成残疾两种情况下的赔偿内容。此外,文章还介绍了赔偿的诉讼程序,包括一审和二审的具体步骤。赔偿内容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等多个方面。如果双方未达成协议或调解书生效后不执行,当事人可以向法院提起民事诉
交通事故诉讼程序的法律要求。当事人提起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诉讼时,需递交起诉状并经过法院审查受理。之后进入审理前的准备阶段,包括发送起诉状、被告提交答辩状等。接着是开庭审理阶段,包括通知诉讼参与人、核对身份、宣布纪律等。法庭调查与辩论后,法院会进行调解或
交通肇事刑事诉讼程序的主要内容,包括现场勘查、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立案破案、侦查终结和强制措施等环节。事故发生后需迅速抢救伤者和控制肇事者,现场勘查后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立案后需进行侦查,收集证据,对于符合条件的案件应制作破案报告并批准。侦查终结后,
交通事故赔偿诉讼的法定程序。该程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进行,包括起诉条件、起诉状的递交以及调解程序等步骤。起诉需符合相关条件,起诉状可书面递交或口头起诉并由法院记录。适合调解的纠纷可先行调解,除非当事人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