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劳动工伤 > 劳动争议 > 劳动诉讼 > 仲裁时效中断的法律后果

仲裁时效中断的法律后果

时间:2025-09-21 浏览:0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407304
现实生活中我们会遇到仲裁时效中断有什么法律后果的问题。那么很多人会想知道这个问题的有关内容,并且其中含有怎样的法律知识。其实这个问题并不复杂,只要你好好阅读接下来文章的有关内容,希望你的问题能够迎刃而解。今天,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为你答疑解惑,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的规定,仲裁时效中断是指在仲裁时效进行期间,因发生法定事由使已经经过的仲裁时效期间统归无效,待时效中断事由消除后,重新开始计算仲裁时效期间。

仲裁时效中断的法定事由

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第二款的规定,仲裁时效中断的法定事由有三种情形:

  1. 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例如,劳动者向用人单位讨要被拖欠的工资或者经济补偿。
  2. 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例如,劳动者向劳动监察部门或者工会反映用人单位违法要求加班,请求保护休息权利;也可以是向劳动争议调解组织申请调解。
  3. 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例如,劳动者向单位讨要被拖欠的工资,用人单位答应支付。

需要注意的是,认定时效是否中断,需要由请求确认仲裁时效中断的一方当事人提供上述三种情形之一的证据。因此,当事人需要具备证据意识,注意保留和收集证据。

仲裁时效中断的法律后果

一旦发生仲裁时效中断,已经进行的仲裁时效期间将统归无效,重新开始计算时效期间。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的规定,从中断事由消除时起,仲裁时效期间将重新计算。

例如,《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如果权利人申请调解,经调解达不成协议,应自调解不成之日起重新计算仲裁时效期间。如果达成调解协议,自义务人应当履行义务的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

因此,在仲裁时效中断之后,当事人需要重新计算仲裁时效期间,并根据具体情况确定起算日期。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民事赔偿的诉讼时效及其起算

    民事赔偿的诉讼时效及其起算。一般民事赔偿的诉讼时效为三年,特殊情况下为一年。诉讼时效的起算基于权利主体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受到侵害的那一天。不同情境下,诉讼时效的起算点有所不同,包括约定履行期限、无履行期限、附条件或期限的债权请求权等。人身损害赔偿中,

  • 单位是否能向员工收取押金?

    单位是否能向员工收取押金的问题。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人单位不得向劳动者收取押金。但在特殊情况下,根据特殊法律规定,用人单位在经营实际需要且劳动者自愿的前提下,可以收取“风险抵押金”。同时,单位也无权扣押员工的人事档案,应通过法律手段解决劳动争

  • 仲裁时效中断的法律后果

    仲裁时效中断的法律后果。仲裁时效中断是指在仲裁过程中,因特定事由导致已过的仲裁时效无效,待事由消除后重新计算时效。法定事由包括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向有关部门请求救济和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时效中断后,当事人需重新计算仲裁时效期间,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 劳动纠纷处理程序的操作规程

    劳动纠纷处理程序的操作规程及企业减少劳动纠纷的措施。包括劳动纠纷的登记和仲裁程序、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文化手段等方面的内容。企业应采取多种方式预防和处理劳动纠纷,降低风险并保障企业的正常运转。

  • 崔某与莱阳某调味品公司劳动争议案件
  • 彩礼请求权的诉讼时效
  • 提起劳动诉讼的条件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