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11日,美国政府决定对从中国进口的小轿车和轻型卡车轮胎实施惩罚性关税,引起了中国方面的强烈反对。这一决定是在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的请求下做出的,关税的具体规定是在4%的原有关税基础上,今后三年分别加征35%、30%和25%的附加关税。这一决定被中国政府定性为“严重的贸易保护主义行为”,并将导致中国约10万工人失去就业。
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提出轮胎特保申请时,主要以就业问题为由。他们认为中国轮胎进口激增会导致美国工人失业。然而,主流的国际贸易理论并不认为国际贸易与失业问题有本质联系,而是坚持自由贸易是各国多赢的抉择,贸易保护主义只是损人不利己的短视之策。
然而,在实践中,贸易保护主义的案例屡屡出现。轮胎特保案只是其中之一。回顾2009年1至8月期间,已有17个国家对中国发起了79起贸易救济调查,涉案总额约100.35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6.2%和121.2%。其中,印度发起了22起调查,美国发起了14起调查,阿根廷发起了10起调查。此外,据媒体报道,已有55个国家通过了保护性措施,将伤及中国出口商品。这些情况表明,不仅发达国家青睐贸易保护主义,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壁垒也很严格。
在国际政治和学术层面上,贸易保护主义仍然是备受争议的。尽管贸易保护主义行动在各国早已兴起,但在历次G20峰会上,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议题始终没有改变。虽然79起针对中国的贸易救济案中,90%来自G20国家,包括自由发展中和发达国家,但这些国家仍然强调反对贸易保护主义。
例如,在2008年11月华盛顿首次G20峰会上,G20领导人庄严宣告反对保护主义,表示将避免设置新的贸易壁垒。然而,不到半年的时间,17个G20国家中已有17个国家实施了47项保护主义措施。同时,多哈回合贸易谈判依旧陷入停滞,连反全球化组织也对此不再关注。对此,评论家指出,全球领导人发布贸易声明却无法遵守的原因值得深思。
侵权行为中的损失赔偿问题。当侵权行为未造成实际损失但影响被侵权人的预期利益时,被侵权人可要求赔偿间接损失。财产损害赔偿的原则包括全部赔偿、限定赔偿、惩罚性赔偿和衡平原则。赔偿计算可根据市场价格、被侵权人损失、侵权人获利或法院裁定进行。
技术贸易壁垒的案例及其影响。据美国食品与药物局统计,我国货物因不符合美国技术标准而被查扣的情况严重。同时,加强检验检疫措施,特别是SPS措施的不合规,对贸易产生限制。欧盟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对我国农产品、水产品等出口实施严格的检验检疫标准,导致出口金额大
侵权损害赔偿的原则,包括全部赔偿原则、限定赔偿原则、惩罚性赔偿原则和衡平原则。全部赔偿原则要求对实际损失进行全额赔偿;限定赔偿原则适用于特殊侵权情况,如国家损害赔偿和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惩罚性赔偿原则主要用于侵犯知识产权和产品责任的情况;衡平原则考虑当
贸易保护主义的历史背景、演变及其特点。在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贸易保护主义主要为较晚发展的国家所采用,而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则成为主要国家的普遍政策,旨在扩张市场和争夺世界市场。贸易保护主义的特点包括从关税到非关税措施的转变、对产品的针对性增强以及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