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赔偿法的规定,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的行为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执行职务、行使国家权力的过程中侵犯了公民人身自由的行为,构成了行政侵权行为,国家应予以赔偿。这种行为可以表现为违法行政拘留、违法采取行政措施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等。在实际工作中,行政机关违法行为主要包括以下情形:
暴力殴打是指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执行职务过程中以暴力打击公民身体造成伤残或死亡的行为。这里的行使职权的过程中,无论是作为行使行政职权的一种手段,还是凭借行使行政职权的名义而实施的行为,都属于暴力殴打行为。暴力殴打既可以是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自己实施,也可以是行政机关工作人员采取劝诱、挑拨、威胁等方式唆使他人实施。
违法使用武器、警械是指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在行使职务时违反国家有关武器、警械使用规定而使用枪支、警棍、手铐、脚镣、警绳、催泪弹等致使公民伤亡的行为。这种行为有多种表现形式。
根据《国家赔偿法》第三十二条的规定,国家赔偿以支付赔偿金为主要方式。支付赔偿金是我国国家承担赔偿责任的主要方式,多数情况下通过支付赔偿金来履行国家赔偿责任。
返还财产是指赔偿义务机关将非法占有的财物归还给合法占有人,使其恢复到合法占有状态的一种赔偿责任形式。根据《国家赔偿法》第32条的规定,能够返还财产或者恢复原状的情况下,应该进行返还财产或者恢复原状的赔偿方式。返还财产是一种简便易行的赔偿方式,由于将原财产完好无缺地归还给原占有人,因此这种赔偿方式较容易被接受。
返还财产包括返还金钱和返还财物两种具体状态。返还金钱包括返还对受害人科处的罚款、返还对受害人非法收取的保证金、担保金及其他款项,以及返还向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非法征收和摊派的费用等。返还财物包括返还被查封、扣押、冻结的财物,返还没收的财物及违反国家规定征收的财物等。
恢复原状是指国家通过恢复受害人合法权益的损失,使其回到被侵害之前的状态,作为一种赔偿方式进行赔偿。这种赔偿形式主要适用于被查封、扣押、冻结的财产损坏但能够修复的情况,或者应当返还的财产损坏但能够恢复原状的情况。根据法律规定,财产遭损坏但能够恢复原状的,应予恢复原状;不能恢复原状的,按照损害程度给付相应的赔偿金。
我国《国家赔偿法》中没有规定具体的执行程序,这也是导致国家赔偿难以执行的制度原因之一。可以借鉴美国《联邦侵权法》的规定,按照私人侵权的执行方式进行国家赔偿义务的执行。
执行依据包括生效的国家赔偿决定、赔偿协议和人民法院国家赔偿判决、调解书。
国家赔偿义务机关拒不履行国家赔偿决定、赔偿协议和人民法院国家赔偿判决、调解书确定的义务。
国家赔偿的执行由人民法院负责。
原则上,由作出生效国家赔偿决定、赔偿协议的国家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和作出生效国家赔偿判决、调解书的人民法院负责管辖。
为保障国家赔偿的执行,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商标注册、管理和复审工作中商标局、商标评审委员会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规范,包括诉前证据保全的条件、裁定和执行、担保及解除措施等,同时强调工作人员必须遵守法律法规,不得滥用职权或从事商标代理业务和商品生产经营活动。
假立功的处罚措施。针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伪造犯罪嫌疑人立功材料造成假立功的行为,根据刑法规定,相关人员将受到刑事处罚。具体处罚措施包括徇私枉法罪和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根据情节严重程度,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刑罚,最高可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招摇撞骗罪是否适用于取保候审的问题。招摇撞骗罪侵犯的是国家机关的威信及其正常活动,主观方面只能是出于故意,犯罪目的是谋取非法利益。招摇撞骗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身份或职称进行诈骗行为。而取保候审的适用条件则主要针对可能被判处刑罚的案
招摇撞骗罪中情节严重时的多种情形。招摇撞骗罪的基本构成要件无数额和情节要求,只要行为人冒充国家工作人员实施招骗行为就构成犯罪。造成被害人精神失常、自杀等严重后果以及严重损害国家机关形象和威信都属于情节严重的情况。根据刑法规定,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招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