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强制执行
时间:2025-09-15 浏览:0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债务人不履行债务的时候,债权人可以带上相关的证据到法院起诉债务人。经法院判决后,债务人要判决结果执行,债务人不执行的债权人就可以申请强制执行,那么强制执行法官主动终结执行程序的规定是怎样的?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解答。
强制执行是指人民法院根据发生法律效力的文书明确的执行内容,运用国家强制力量,强制民事义务人完成其所承担的义务,以确保权利人的权利得以实现。法律效力的文书包括民事判决书、实现担保物权裁定、确认调解协议裁定、支付令等。这些文书一旦生效,义务人就必须自动履行。如果拒不履行,权利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强制执行申请。申请强制执行的权利人称为申请人,被指定履行义务的人称为被执行人。
强制执行法官主动终结执行程序的规定
根据中央政法委、最高人民法院联合下发的《关于规范集中清理执行积案结案标准的通知》第三部分第8条规定,如果执行程序在一定期间内无法继续进行且满足以下情形之一,经合议庭评议,可以裁定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并结案:
1、被执行人确无财产可供执行,申请执行人书面同意终结执行程序;
2、因被执行人无财产而中止执行满两年,并经查证被执行人确无财产可供执行;
3、申请执行人明确表示无法提供被执行人的财产或财产线索,并在人民法院尽力调查财产后对被执行人无财产可供执行的认定表示认可;
4、被执行人的财产无法拍卖变卖,或者动产经两次拍卖、不动产或其他财产经三次拍卖仍然流拍,并且申请执行人拒绝接受或依法无法交付抵债,经人民法院尽力调查财产后,确认被执行人确无其他财产可供执行;
5、作为被执行人的企业法人被撤销、注销、吊销营业执照或歇业后既无财产可供执行,又无义务承受人,并且没有能够依法追加变更执行主体;
6、经人民法院尽力调查财产措施,被执行人确无财产可供执行或虽有财产但不宜强制执行,当事人达成分期履行和解协议;
7、被执行人确无财产可供执行,申请执行人属于特困群体,并且执行法院已经给予其适当救助资金。
终止执行的适用要求
根据《关于规范集中清理执行积案结案标准的通知》第三部分第9条规定,裁定终结本次执行程序的必须符合以下要求:
1、裁定书中应载明执行标的总额、已执行的债权数额和剩余的债权数额,并说明申请执行人在具备执行条件时,可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执行剩余债权;
2、执行法院在下达裁定前应告知申请执行人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如果申请执行人对终结本次执行程序有异议,执行法院应另行派员组织当事人就被执行人是否有财产可供执行进行听证;如果申请执行人提供了被执行人财产线索,执行法院应重新调查核实提供的线索,如果发现被执行人有财产可供执行,应继续执行。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工资强制执行的处理方法
工资强制执行的处理方法,包括向上级法院申请执行、强制执行的措施等。在执行过程中,人民法院可以采取多种措施,如查询、冻结、划拨存款,扣留、提取收入,查封、扣押、拍卖、变卖财产等。通过这些措施,确保被执行人履行法律义务。
-
销售未遂的行政处罚程序及原则
销售未遂的行政处罚程序及原则。对于销售未遂的轻微违法行为可不予处罚,构成违法行为则采取相应措施。行政处罚程序包括调查取证、告知权利、听取陈述等步骤。执行行政处罚时应遵守当事人自觉履行、不停止执行等原则,可采取多种措施确保处罚决定得到履行。
-
什么是强制执行
强制执行的定义、流程以及相关规定。强制执行是法院根据生效法律文书,运用国家强制力迫使义务人履行义务,保障权利人权利实现。在执行过程中,如果被执行人确无财产可供执行等特定情形,可以裁定终结本次执行程序。裁定书中应载明执行标的总额、已执行的债权数额和剩余
-
房屋拍卖的法律程序
房屋拍卖的法律程序。首先,拍卖人需与委托人签订委托拍卖合同并对房屋进行鉴定和估价。其次,发布拍卖公告并展示待拍房屋。再次,参与拍卖的市民需进行资格审查并缴纳保证金。然后,市民参与竞拍,成交后签署确认书并办理房屋权属转移手续。整个过程需遵循我国《拍卖法
-
经济适用房法院的拍卖限制
-
什么是强制执行
-
执行庭案件审批的时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