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赡养纠纷的调解过程中,需要调解人员耐心地送达和联系被告,倾听当事人的诉说,并耐心地进行说服和教育工作。同时,还要细心地安排调解时间,尽可能通知双方到庭,并细心照顾老年人的情绪变化,保证调解内容的完整。对待当事人要以诚心为基础,用诚心感化当事人。
赡养纠纷通常涉及其他家庭矛盾纠纷。因此,在调解过程中,除了将重点放在赡养纠纷的履行上,还需要以其他矛盾纠纷的解决为切入点。承办法官应找准矛盾焦点,有的放矢,注重调解效果的同时,也要注重工作效率。
通过多次巡回审判,不仅可以方便当事人,还可以起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法律宣传作用,从而缓解赡养纠纷案件不断上升的趋势。
不履行赡养义务既可以由法律来调整,同时也受到道德的约束。在调解中,应当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不仅从法律的角度进行思想工作,更重要的是从道德的角度让当事人明白赡养老人是其应尽的义务。
可以利用大调解中心、基层民调组织、当事人所在村委会干部以及当事人的亲朋好友共同协助进行调解工作。同时,通过社会舆论施加一定压力,让当事人从思想根源上树立履行赡养义务的法律意识。
由于赡养纠纷的调解内容比较细琐,法官需要认真仔细地对每一项具体内容进行调解工作,尽可能使每一项调解内容都具体明确。这不仅有利于充分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也便于以后的执行工作。
继父是否需要交纳赡养费的问题。根据法律规定,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但如果继父有退休工资且子女在校上学,则无法要求付赡养费。文章还介绍了赡养纠纷的调解方法,包括丰富调解方法、找准矛盾焦点、强化为民思想、扩大法制宣传效果以及找准法律和道德的结合点
探望权的立法基础,源于父母与子女之间的血缘关系和感情。婚姻法规定不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享有探望权,实践中若存在误解需明确此权是基于亲属关系的。同时探讨了如何合法行使探望权,包括达成协议、遵循对子女有利原则等。此外,还涉及中止探望权的情形及争议。最后提及
赡养纠纷的调解方法。在调解过程中需要耐心、细心、诚心,找准矛盾焦点,强化司法为民思想并多开展巡回审判。同时,要找准法律与道德的结合点,充分发挥外部力量的协助调解作用,调解项目及内容应尽可能详细。
离婚后女方的探视权的法律依据,根据《婚姻法》规定,离婚后未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享有探视权,探视方式和时间由当事人协商确定,若协商不成由人民法院裁决。探视权的行使具有交流和沟通的意义,能促进子女身心健康发展。若探视行为对子女身心健康构成威胁,人民法院可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