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行政复议法》的规定,除了申请行政复议的当事人外,与具体行政行为存在利害关系的其他公民、法人或组织也可以作为第三人参与行政复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第十条规定,申请行政复议的权利归属于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他们被称为申请人。如果有权申请行政复议的公民去世,其近亲属可以代为申请行政复议。对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而言,他们的法定代理人有权代为申请行政复议。对于终止的法人或其他组织,承受其权益的法人或其他组织可以申请行政复议。
除了申请人外,与具体行政行为存在利害关系的其他公民、法人或组织也可以作为第三人参与行政复议。
被申请行政复议的行政机关是指对申请人不服的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
申请人和第三人可以委托代理人代表他们参与行政复议。
对于不服行政复议决定的当事人只能通过行政诉讼来解决。
一级复议制度是指当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时,可以向该行政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当事人只能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不得再向复议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申请复议。
换言之,对于不服从行政主体的具体行政行为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来说,他们可以向法定的复议机关申请一次复议。复议机关作出的复议决定是行政终级决定,行政相对人不服不能再向上级国家行政机关申请复议。
一级复议制度是中国《行政复议法》确立的基本制度,其主要目的是为了确保当事人在多数情况下能够获得最终救济。当事人对复议决定不服时,仍可以通过提起行政诉讼来寻求人民法院的审判,这样就不再需要在行政系统内实行两级或多级复议制度。这样的制度安排避免了行政争议在行政系统内长期得不到解决,对保护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产生不利影响,并提高了行政效率。
当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时,特殊情况下可以申请行政终局裁决,但这并不等同于再次申请行政复议。
对于不服国务院部门或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具体行政行为的当事人,他们可以向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国务院部门或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也可以向国务院申请裁决,国务院将根据《行政复议法》的规定作出最终裁决。
《行政复议法》中关于行政复议第三人的利害关系要求,包括哪些公民、法人或组织可以作为第三人参与行政复议。同时,文章还介绍了行政复议的申请人和被申请人,以及一级复议制度和中国特色的行政终局裁决的相关规定。该制度是为了确保当事人在多数情况下获得最终救济,提
行政诉讼第三人的定义及其条件。行政诉讼第三人是在行政诉讼过程中与被诉行政行为或案件处理结果有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可以主动申请或接受法院通知参加诉讼。其参加行政复议的条件是与具体行政行为具有利害关系,并在行政复议申请受理后、行政复议决定作出
法院在行政诉讼中调取证据的程序和意义。法院调取证据主要基于涉及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或他人合法权益的事实认定以及程序性事项。申请法院调取证据的程序包括原告或第三人提交调取证据申请,法院审查并决定是否调取证据,并规定了相关期限和复议机制。此外,如果证据在外
行政复议中的第三人与申请人、被申请人同属于行政复议当事人范畴,是指除申请人、被申请人外,与复议案件有利害关系,为维护自己利益而参与复议程序,承有复议权利与义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