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是指在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的参与下,根据法律规定的程序和要求,对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进行查证、核实,以确定是否应该受到刑罚,并确定适用何种刑罚的活动。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是指在刑事诉讼过程中,除解决被告人的刑事责任外,还解决因被告人的犯罪行为所造成的物质损失的赔偿问题的诉讼活动。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与一般的民事诉讼相比,虽然都是解决物质损失赔偿问题的民事纠纷,但在程序上有所不同,具有自己的特殊性。
刑事自诉案件是指被害人或其法定代理人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的轻微刑事案件。
刑事自诉案件包括告诉才处理的案件、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以及被害人有证据证明应当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案件。
与刑事公诉案件相比,刑事自诉案件的特点是由被害人或其法定代理人直接提起诉讼,案件的性质较为轻微。
1、立案:公安机关、检察院发现犯罪事实或犯罪嫌疑人,决定将其作为刑事案件进行侦查或审判。
2、侦查:公安机关、检察院进行专门调查工作和强制性措施,以查明犯罪事实和收集证据。侦查期限为2-7个月,根据案件的复杂程度可以延长。
3、拘留:公安机关、检察院在侦查过程中,对现行犯或重大嫌疑分子采取临时剥夺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
4、逮捕: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逮捕措施。逮捕期限与案件的侦查期限相关。
5、审查起诉:检察院认为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已经查清,证据确实、充分,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作出起诉决定。
审理期限:人民法院审理公诉案件应当在受理后二个月以内宣判,最长不得超过三个月。对于可能判处死刑的案件、附带民事诉讼的案件以及特殊情况下需要延长审理期限的,可以经批准延长。
刑事诉讼案件的时效对于确保刑事诉讼的及时进行和公正审判具有重要意义。
刑事公诉案件和刑事自诉案件虽然都属于刑事案件,但在案件来源、犯罪性质和危害程度、审查程序、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举证责任、刑罚处罚的轻重、案件的可分性和审理期限等方面存在着严格的区别。
刑事公诉案件由人民检察院提起,犯罪行为的性质一般较严重,对社会的危害性较大,审查程序主要是程序性审查,当事人的诉讼权利有限,举证责任由公诉机关承担,刑罚处罚较重,案件不可分,审理期限较短。
刑事自诉案件由被害人或其法定代理人直接提起,犯罪行为的性质较轻微,对社会的危害性较小,审查程序需要两次审查,当事人的诉讼权利较多,举证责任由自诉人承担,刑罚处罚较轻,案件可分,审理期限较长。
刑事案件起诉书的内容和要求,包括起诉书的主要部分如首部、犯罪事实和证据、结论和附项等。文章还介绍了检察院提起公诉的意义和权力以及刑事案件开庭前的准备工作,包括确定合议庭组成人员、送达起诉书副本、通知相关人员和公开审判等流程。
刑事诉讼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介绍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定义和特殊性。对比了刑事自诉案件与刑事公诉案件的区别,详细阐述了刑事公诉案件的流程,包括立案、侦查、拘留、逮捕、审查起诉等阶段。同时,文章还强调了刑事诉讼案件的时效对于确保诉讼的公正性和及时性中的重要
刑事案件在公诉科中如何变更强制措施以及提起公诉的条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等有权申请变更强制措施,公诉科负责审查并决定是否提起公诉。提起公诉的条件包括犯罪事实已经查清、证据确凿充分、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
被害人在公诉案件中的独立诉讼地位及其诉讼权利与义务。被害人享有控告、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等权利,并需履行相应义务。如认为公安、检察机关对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犯罪不立案、不起诉,被害人可要求法律监督。被害人既可以向检察院申诉,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