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人陈小姐,80后,2007年10月结婚的她是靠父母资助全款购置的婚房。“像我们这种大学毕业后留杭的80后,如果不靠父母资助,基本上没有能力购房。”陈小姐说。
2007年11月,陈小姐父母出资购买了下城区的一套商品房,价值300万元。“这套房子全是我父母出的钱,丈夫家经济不宽裕。在办理产权登记手续时,父母把我的名字一起写入产权证。”
婚后不久,因为性格不合,陈小姐和丈夫打算离婚。可丈夫说,离婚可以,但这套房子三分之一的产权应算作夫妻共同财产,认为他应与陈小姐平均分割。但陈小姐坚持独自拥有产权。
按照征求意见稿第八条规定,“婚后由一方父母出资购买的不动产,产权登记在出资人子女名下的,可视为对自己子女一方的赠与,应认定该不动产为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
“但由双方父母出资购买的不动产,产权登记在一方名下的,可以认定该不动产为按照双方父母的出资份额按份共有,但有证据证明赠与一方的除外。”
此类案例还有另一种情况,房屋的首付款由父母出资,按揭款由夫妻双方一起还贷,法院在判决时还应综合考虑双方还贷的份额、婚龄等情况给予另一方相应的补偿。
此类纠纷比较常见,如果婚后父母给子女买的房屋是想赠与夫妻双方的,就应该及时作出约定,且双方最好到公证处进行公证,说明房产是赠与夫妻双方的。
这类纠纷在80后购房者中较为常见。值得注意的是,据律师介绍,虽然司法解释规定得十分清楚,但从案件的实际审理情况看,对父母出资事实的认定比较困难,一般要求父母一次性付款或有从父母名下银行卡打入子女名下银行卡的记录。而很多当事人难以提供这些证据。
关于婚后一方父母出资赠房的财产归属问题。陈小姐是台州人,靠父母全款购置的婚房在离婚时遇到产权纠纷。律师解释称,如果产权登记在出资人子女名下,该不动产可视为对子女一方的赠与,属于个人财产。但若双方父母都有出资,则应按照出资份额共有。对于父母出资的事实认
最高人民法院公布《婚姻法司法解释(三)》:房产确权问题明确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婚姻法司法解释(三)》中关于房产确权问题的规定。其中包括婚前贷款买房归属问题、婚后父母出资购房的认定问题、夫妻共有房屋的处分问题以及婚前或婚姻存续期间的赠与问题。最高法对于这些问题进行了明确的解释,旨在公平合理地处理房产分割问题,
婚后买房是否属于夫妻共有财产的问题。一般来说,如果购房款由夫妻双方共同出资,无论是以一方名义还是双方名义购买,该房屋通常认定为夫妻共有财产。但是,也存在特殊情况,如购房款完全由一方的个人财产支付且约定只归一方所有,或者父母出资购房并明确表示只赠与一方
婚后一个人出钱买的房子的产权归属问题,以及如何证明。若婚后某方出资购房并单独承担房贷或全款支付,且房产证仅署名该方,则该房产可视为其私有财产。结婚后,若男方父母付首付,该房产原则上属于夫妻共有财产,但若父母全资并声明赠予单方子女,则不算共同财产。对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