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记者对沪上数家保险公司的客户服务部进行了调查,发现很多“拒赔”事件都是由于顾客在签订保险合同时没有仔细阅读条款而导致的。
调查中,记者了解到了几个最近发生的案例。例如,张先生为妻子购买了一份保险,两年后,妻子因心脏病去世,但未能获得赔偿。原因是妻子在签订保险合同之前曾因心脏病住院治疗,然而张先生当时没有告知保险代理人,并且在填写保险申请表时也没有如实披露病史。此外,他在签署合同之前也没有仔细阅读保单中关于投保人责任的要求。保险专家指出:“由于这种情况导致的经济损失非常可惜。”
另外一个案例是王先生,他在投保后后悔了,并要求保险公司退保。然而,此时保险合同尚未到期,属于提前退保,根据合同规定,保险公司有权收取一定比例的退保费用。王先生此时才意识到,在签署保险申请表前后他从未仔细阅读过保险合同,当时只是听保险代理人的解释,觉得代理人很可靠,因此没有多问或再次阅读保单。
保险业资深人士指出:“这些情况中,不能排除一些素质较低的保险代理人为了完成业绩指标而没有充分了解客户的真实情况,或者故意不清楚地解释条款。”为了有效管理和提高保险代理人的素质,上海市保险行业协会最近规定,保险代理人必须通过上海市统一的行业考试,获得保险代理人上岗证,并且必须持有所属保险公司的工作证才能上岗。因此,当有保险代理人上门为您提供服务时,您应该核实代理人的身份,以保护自己的利益。
同时,保险专家提醒投保人:“不要过分依赖和盲目相信保险代理人,一定要有自我保护的意识。就像购买普通商品一样,您在购买之前都会仔细检查是否破损,更何况保险产品是特殊的商品。为了您未来的利益,在签署合同之前一定要仔细阅读保险合同!”
保险代理人的定义和业务范围。保险代理人是指根据保险人的委托,向保险人收取佣金,代办保险业务的机构或个人。其业务范围包括代理推销保险产品、损失勘察和理赔、宣传保险知识、设计保险方案、协助客户选择保险公司和产品、办理投保手续、提供售后服务、回访客户和维护
保险人的定义及其承担的责任。保险人需要依法注册并受到经营范围和地域限制,超范围经营会导致保险合同效力减弱。市场上大多数与投保人联系的是保险代理人或营销人员,投保人在签订保险合同前应核实保险人身份实力和市场信誉。
保险合同纠纷的成因。由于保险展业不规范,保险代理人的销售模式存在诸多问题,如业务员素质低、使用模糊描述诱导客户等。同时,保险公司经营管理不成熟,过于注重展业而忽视承保和理赔环节,导致保险合同纠纷频发。理赔服务不到位,存在“错赔、烂赔、惜赔、不合理拒赔
中国建设银行某支行因欺骗投保人被银保监会处罚30万的事件。该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的相关规定,涉及欺骗投保人、隐瞒重要情况、为保险合同当事人提供虚假证明材料等行为。同时,文章还介绍了保险代理人的权利和义务,包括获取劳务报酬、独立开展业务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