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外合同诉讼程序的一般原则是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以及我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参照国际惯例,结合我国涉外合同诉讼的特殊情况而制定的。当事人进行涉外合同诉讼和人民法院审理涉外合同案件,除遵守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外,还必须遵守这些一般原则。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的程序制度,凡在我国境内发生的涉外合同纠纷诉讼,双方当事人无论是外国人和外国企业,一律按照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起诉及从事其他诉讼活动。这一原则体现了国家主权原则在我国涉外合同诉讼中的具体体现。
民事诉讼法是国内法,而有关民事诉讼的国际条约是国际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民法院适用民事诉讼法规定的程序审理涉外合同案件时,国际条约规定的有关程序和民事诉讼法规定的程序有时会发生冲突。解决这种冲突的原则是在承认该国际条约效力的前提下,适用该国际条约的有关规定。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八条的规定,我国只承认和适用自己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但中华人民共和国声明保留的条款除外。这一规定体现了我国涉外合同诉讼信守国际条约的原则。当涉外合同案件中的国际条约规定与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不相一致时,应适用该国际条约中的有关规定。这一原则实际上是用国内法确认国际条约的效力来解决法律冲突。
我国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外国法院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民事诉讼权利加以限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对该国公民、企业和组织的民事诉讼权利,实行对等原则。对等原则是国与国之间平等互惠原则在司法上的具体体现,也是维护国家主权和经济利益的需要,是保护本国公民、企业和组织合法权益的需要。
涉外合同诉讼程序的一般原则。这些原则结合了我国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国际条约以及国际惯例,针对涉外合同诉讼的特殊情况制定。当事人需遵守我国民事诉讼法原则、信守国际条约的原则以及对等原则。涉及国际条约与我国法律冲突时,应适用国际条约。对等原则体现了国与
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对涉外民事诉讼程序作了特别规定。涉外民事诉讼的程序包括确定管辖法院、递交起诉书、确定适用的法律、向法院递交立案申请书、庭前程序、开庭审理、法庭裁决、上诉和执行。具体来说,确定管辖法院需要考虑合同中的仲裁约定或管辖法院约定,如果没有约
涉外民事诉讼是指人民法院审理具有涉外因素的民事案件所适用的程序。涉外因素包括当事人是外国人、无国籍人或外国企业和组织,或者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消亡的事实发生在国
最高人民法院2月4日发布的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明确了小额诉讼审理程序的案件范围。银行卡纠纷、水电气热合同纠纷等九类金钱给付案件可适用小额诉讼,实行一审终审,而涉外民事纠纷、知识产权纠纷则不适用该程序。修改后的新《民事诉讼法》正式实施。针对简单的民事纠纷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