滥用职权行为并不属于行为犯。滥用职权罪的成立需要满足一定的结果发生,因此属于结果犯。滥用职权罪与渎职罪中的许多罪名都涉及滥用职权行为,这两者之间存在法条竞合的关系。对于同时触犯滥用职权罪和相关渎职罪的情况,一般会遵循特殊法优于一般法的处罚原则。在主观方面,滥用职权罪可以是直接故意或间接故意。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渎职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一)》,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或玩忽职守,若具备以下情形之一,应被认定为刑法第三百九十七条规定的“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
滥用职权是否属于监察委管辖范围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滥用职权罪是监察委有权管辖的范围之内的。监察委作为监察机关,对行使公权力的行为进行监督,包括滥用职权行为。监察委有权对滥用职权行为进行调查、审查和追究责任,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保
指使部属违反职责罪的刑罚和相关法律规定。犯此罪的人员将面临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文章详细阐述了构成该罪的要件,包括客体、客观、主体和主观要件。该罪侵犯的是正当行使指挥权的秩序,表现为滥用职权并造成严重后果。犯罪主体是军队中
玩忽职守罪中损失是否累加的问题。从立法依据、逻辑依据和现实依据三个方面论述了对于行为人多次实施滥用职权或玩忽职守行为,其造成的损失数额应当累计计算的理由。文章指出,对于犯罪数额累计计算在刑法中有充分的立法、逻辑和现实依据,并且对于滥用职权或玩忽职守行
社会团体成员是否构成滥用职权罪的问题。罪行主体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包括在人大、政府、法院和检察院中从事公务的人员。滥用职权或玩忽职守导致重大损失将受到刑法处罚。社会团体成员若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履行公务中滥用职权造成损失,也将面临刑事责任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