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行政与行诉 > 行政监察 > 行政监察法律法规 > 特别程序的陪审员是如何的

特别程序的陪审员是如何的

时间:2025-09-19 浏览:10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411867
群众原则是我国政治、司法工作中需要坚持一项重要原则。为了保证群众参与司法,监督司法,我国确立了人民陪审员制度,由陪审员和审判员共同审判案件。那么,特别程序的陪审员是如何的?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为您解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人民陪审员的定义和职责

根据法定程序,人民陪审员是代表人民群众参与合议庭审判活动的人员。他们是人民群众参与国家管理和行使审判权的重要体现。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一审终审的案件按照本章程序审理,而选民资格案件或者重大、疑难的案件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审理,其他案件则由单独的审判员负责审理。

人民陪审员的资格条件

公民担任人民陪审员需要满足以下条件:1)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年满28周岁;3)遵纪守法、品行良好、公道正派;4)具备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一般来说,担任人民陪审员需要具备高中以上的文化程度。

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人民陪审员制度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原则,反映了民主集中制和群众路线的根本要求。人民陪审员制度的目的是让人民群众通过陪审的方式直接参与国家事务管理。当时的人民陪审员选任条件几乎没有学历、专业知识、年龄、职业等方面的限制,强调要让社会各阶层和各行业的代表参与人民陪审员队伍。这样的选任条件放宽使得人民陪审员能够充分代表和反映社会民意,在案件审理中保证司法民主得到充分体现。对于当前正在进行的人民陪审员选任制度改革,这一历史背景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特别程序的陪审员是如何的

    人民陪审员的定义、职责、资格条件以及历史背景和意义。人民陪审员是代表人民群众参与国家管理和行使审判权的重要人员。其制度目的是让人民群众直接参与国家事务管理,体现司法民主。历史上,人民陪审员选任条件曾放宽,以充分代表社会民意。当前,人民陪审员选任制度改

  • 个人如何承包林地

    个人如何承包林地的过程。首先,需要产生承包工作小组并由村民会议选举产生。接着,拟定并公布承包方案,需咨询专业人士避免法律漏洞。方案需经村民会议讨论通过,然后公开组织实施。最后,发包方与承包方签订承包合同,若承包方为非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需经过特别程序

  • 特别程序与调解的关系

    特别程序与调解的关系。特别程序是人民法院审理特定案件如选民资格案件和非讼案件的特殊程序,其适用范围有限。特别程序中不适用调解原则和其他一些民事诉讼原则和制度,并且只在基层人民法院适用,只进行一审。

  • 民事案件审理时间

    民事案件的审理时间及相关规定。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在六个月内审结,特殊情况可延长;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在三个月内审结。上诉案件审理对判决的应在三个月内审结,对裁定的应在三十日内作出终审裁定。特别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在三十日内或公告期满后审结。

  • 无效婚姻的处理事项
  • 法律对案件的审理期限规定
  • 民营企业转让股权的程序是怎样的?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