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同法 > 违约责任 > 免责事由 > 已经签订的合同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免除责任的承担

已经签订的合同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免除责任的承担

时间:2025-04-15 浏览:30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412457
合同的签订意味着合同当事人双方权利与义务的确定,当事人应当按照合同约定的条款来进行,如果违约,将承担合同的违约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那么,已经签订的合同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免除责任的承担?手心律师网小编为你解答。

一、法定免责事由

根据合同法,免责事由可分为两大类:法定免责事由和约定免责事由。

法定免责事由是指由法律直接规定、不需要当事人约定即可援用的免责事由。其中,主要包括不可抗力。

1. 不可抗力

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其构成要件包括:

(1) 不能预见:即当事人无法预知事件是否会发生、何时何地发生以及发生的情况如何。对此,应以一般人的预见能力为标准。

(2) 不能避免:即无论当事人采取何种措施,或即使尽了最大努力,都无法防止或避免事件的发生。

(3) 不能克服:即当事人自身的能力和条件无法战胜这种客观力量。

(4) 客观情况:即外在于人的行为的客观现象,包括第三人的行为。

不可抗力可分为自然灾害、社会异常事件和政府行为三大类。

1.1 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包括地震、海啸、海浪、洪水、蝗灾、风暴、冰雹、沙尘暴、火山爆发、山体滑坡、雪崩、泥石流等。各国对自然灾害是否属于不可抗力的认定不尽一致。法国法不认定自然灾害为不可抗力,而英美法则承认其为不可抗力。我国立法认为自然灾害是典型的不可抗力现象,但并非所有自然灾害都能成为免责理由,只有那些对当事人履行合同造成重大影响的自然灾害才构成不可抗力。

1.2 社会异常事件

社会异常事件是指非自然灾害、非政府行为,而是由社会团体政治行为引发的事件,如战争、武装冲突、罢工、骚乱、暴动等。对合同当事人来说,这些事件既无法预见,也无法避免和克服,因此应作为不可抗力的法定免责事由。

1.3 政府行为

政府行为是指在合同签订后,政府当局颁布新的法律、政策和行政措施,导致合同无法履行。例如,政府出于对外执行反倾销措施或其他贸易报复的需要而实行封锁禁运等,从而导致合同无法履行。在这种情况下,当事人可以免除责任。

二、约定免责事由

约定免责事由是指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免除将来可能发生的违约责任的条款,即免责条款。合同法未对免责条款作出一般性规定,只规定了格式合同的免责条款。

需要注意的是,免责条款不能排除当事人的基本义务,也不能排除故意或重大过失的责任。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担保方式约定不明确的处理方法

    一起借款担保合同纠纷案件。借款人刘某未按时还款,担保人崔某也未履行担保责任,引发争议。争议焦点在于崔某的保证责任方式。评析指出,虽然借条上注明崔某为一般保证,但法律解释认为该注明不具备法律上的意义。最终根据担保法第十九条的规定,认定崔某应承担连带责任

  • 中止履行合同后续的处理方式

    合同履行过程中的中止履行情况及其后续处理方式。当一方没有确切证据证明对方不能履行合同时中止履行,需承担违约责任。中止履行的条件是当确切证据证明对方不能履行合同时,可以暂时中止,但应通知对方。对方提供适当担保后,中止方应恢复履行。若无确切证据而擅自中止

  • 委托合同终止的法律效力

    委托合同终止后的法律效力问题。在委托合同终止后,根据不同情况,受托人需要承担不同的义务。如果解除委托合同给对方造成损失,解除合同的一方应承担损失赔偿责任。若委托人或受托人因死亡、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或破产等原因导致合同终止,其继承人或法定代理人等需采取措

  • 合同当事人行使后履行抗辩权的正确方式

    合同双方当事人在双务合同中行使后履行抗辩权的正确方式。双方互负债务,且债务的履行有先后顺序。先履行一方如不履行或履行不符合约定,后履行一方可行使抗辩权,但应确保所拒绝的履行义务与先履行一方未履行的义务保持对价性,超出范围则需承担违约责任。

  • 质押的具体分类
  • 两名法院工作人员共同违法的处罚方式
  • 二手房交易卖方注意事项和流程是怎样的
违约责任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