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已收到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被告及其主管部门均已撤销其债务由谁承担的请示(88)粤法经行字第86号。经过研究,现答复如下:
被告及其主管部门均已撤销,其债务由谁承担的问题,情况很复杂。原则上是应依法保护债权人的合法利益,债务人应依法履行义务,主管单位要负连带责任。
对于有一些主管单位已撤销,无法寻找应负连带责任的债务人的情况,可以按照以下方案办理:
根据国务院1985年8月20日国发〔1985〕102号《关于进一步清理和整顿公司的通知》和钧院法(研)复〔1987〕33号《关于行政单位或企业单位开办的企业倒闭后债务由谁承担的批复》,以及适用民诉法和经济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答意见等有关规定的精神,上级主管单位应否承担下属倒闭企业的债务,关键在于申请成立下属企业时有无严格审核和所申报的下属企业是否为独立法人。对于申报不实、审核不当或在下属企业为非法人单位的情况,无论是负债倒闭企业的哪一级主管单位,均应对下属企业的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认为上述几个文件提及的“主管部门”均系指企业申请登记表上载明的主管部门(即直接主管部门),不能作任意性扩大解释和无限度地上溯其主管部门。因此,若企业及其直接主管单位均已撤销、歇业的情况,应根据民诉法第八十一条之规定,通知原告不予受理,或参照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九条第(二)项之规定,裁定终结诉讼。我们倾向于上述第二种意见。
请最高人民法院批复上述意见。
附: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被告及其主管部门均已撤销其债务由谁承担的请示(88)粤法经行字第86号
最高人民法院
1988年3月11日
抵押权的善意取得问题。案件中,银行作为抵押权人,在登记名义人李某无权处分的情况下,基于善意取得了房屋抵押权。文章解读了善意取得制度在不动产抵押权方面的应用,包括其理论基础和构成要件,并认为银行以善意取得的方式取得了抵押权。房屋的真正所有权人胡某应向李
原告张某与被告李某、王某之间的债务纠纷。原告张某借款给李某,后李某失踪,其母王某承诺两年内还清债务。关于王某是否应承担还款责任存在分歧。第一种观点认为不构成债务转移和保证担保关系,不应让王某承担民事责任。而第二种观点认为形成了并存的债务承担法律关系,
合同先履行一方在特定条件下可以中止履行的法律规定。先履行方在对方经营状况严重恶化、转移财产逃避债务、丧失商业信誉或有其他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情形下,可以中止履行。但若无确切证据,则需承担违约责任。中止履行后,应及时通知对方,对方提供适当担保后可恢复
刑法的时间效力的规定方式,包括生效时间、失效时间和溯及力。刑法的生效时间一般有两种规定方式:从公布之日起生效和公布后过一段时间再施行。失效时间也有两种方式:国家立法机关明确宣布失效和自然失效。关于溯及力,我国刑法采用从旧兼从轻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