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伙企业的破产与合伙人的破产息息相关。由于合伙财产为全体合伙人共同所有,合伙财产在一定意义上也是合伙人的个人财产。当合伙财产不足以清偿债务时,合伙人有义务用个人财产清偿合伙债务。因此,合伙企业的破产必然延伸至合伙人,体现为合伙人的破产。承认合伙可以破产,是将合伙破产视为全体合伙人的破产。合伙人在破产或资不抵债时,若其他合伙人仍有清偿能力,则不会对合伙企业产生实质的影响。若全体合伙人均被宣告破产,则该合伙将被解散。
合伙企业能够破产,要求合伙人包括自然人具有破产能力。在我国目前的立法中,对自然人是否具有破产能力存在争议。虽然自然人具有隐匿财产、逃避债务的可能性和便利性,但这并不等于说法人就不存在隐匿财产的行为。从另一方面说,自然人从事商事经营的商个人享有破产能力是为大多数国家立法所肯认的。从事营业活动的自然人是应该并且可以具备破产能力的。
资不抵债或不能清偿到期债务是合伙企业破产的一般原因。合伙财产不足以清偿合伙债务时才能宣告合伙企业破产。承认合伙具有破产能力的国家大都规定只有全体合伙人都不能清偿合伙债务时才能对合伙适用破产程序。
合伙财产涉及两类债权人利益,即合伙人个人债权人与合伙企业的债权人。合伙人的个人债权人可以直接请求合伙人支付其债务,而合伙的债权人一般只能先请求合伙支付,在合伙企业财产不足以支付的情况下,才能向合伙人请求。合伙人对自己财产的任何处分对合伙债权人的受债能力都会产生影响。合伙企业的债权人能够优先于合伙人的个人债权人从企业财产中得到给付,更有利于保障合伙企业的清偿能力。在合伙企业破产程序中贯彻双重优先规则,可以公平合理地维护合伙债权人与合伙人个人债权人双方的利益,使两者都有均等的机会,分别从合伙财产和合伙人个人财产中得到清偿。
离婚时,合伙企业的出资财产分割方法。婚前和婚后出资情况不同,财产分割也不同。若夫妻双方都是合伙人,可协商分割财产份额;若只有一方是合伙人,需考虑其他合伙人是否同意转让。文章还通过案例分析了不同情况下的财产分割方式。
违反合伙企业法规定所需承担的法律责任,包括民事责任、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对于虚假文件登记、侵占合伙企业财产等违法行为,将受到相应的处罚。企业及其合伙人需严格遵守相关规定,以免承担法律责任。
普通合伙企业和有限合伙企业中合伙人对债务的承担方式。普通合伙人承担无限连带责任,以合伙企业财产承担债务为前提;有限合伙人责任限于其认缴的出资额;特殊普通合伙中,造成合伙企业债务的合伙人应承担无限责任或无限连带责任,其他合伙人责任限于财产份额。这些规定
财产分割后原合伙合同是否解除的问题。依据合伙企业法和合同法的规定,财产分割只能在合伙企业注销前进行,合伙企业解散后原合伙合同解除。合伙企业解散程序包括解散事由、清算人的确定、清算事务、合伙企业财产清偿顺序、解散后原合伙人的责任及清算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