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新《破产法》第二条规定,企业法人在以下两个条件同时满足时,可以申请破产清理债务:
不能清偿是指债务人因丧失清偿能力而无法偿还的客观财产状况,也称为不能支付或支付不能。判断债务人是否具有清偿能力,通常综合考虑财产、信用、劳务等因素。清偿债务的常见方式是支付货币或财产,以信用方式清偿债务是指债务人借新债还旧债或协议延期偿还债务,以能力方式清偿债务是指债务人提供劳务、技能服务等折抵货币清偿债务。当债务人无法以任何方式清偿债务时,即构成丧失清偿能力。缺乏清偿能力的认定应以客观状态为准,即债务人无法支付并非出于主观不愿或恶意拒绝支付,而是客观情况下无法支付。
债务人无法清偿的要件包括:
需要注意的是,不能清偿并不仅限于货币支付的债务,但必须是能够以货币评价的债务,否则在破产程序中无法得到偿还,宣告债务人破产没有实际意义。此外,不能清偿是指债务人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或可预见的相当时期内持续无法清偿,而不是暂时停止支付因资金周转困难等问题导致的一时情况。最终,不能清偿的判断不依据债务人的主观认识或表示,而应由法院根据法律和事实进行裁定。
资不抵债是指债务人的负债超过实有资产。资不抵债的判断主要考虑资产债务的比例关系,仅以实有资产为限,不考虑信用、能力等其他可能的偿还因素。在计算数额时,不论是否到期的债务都纳入总额之内。通常情况下,债务人无法清偿到期债务时,已经出现资不抵债的情况。然而,在债务人帐面资产尚超过负债的情况下,由于经营管理不善或资金结构不合理,可能出现对到期债务缺乏现实支付能力而无法支付的情况,这也属于明显缺乏清偿能力的一种情况。需要注意的是,当债务人资不抵债时,如果能够通过借贷等信用方式还债,并不一定丧失对到期债务的偿还能力。因此,资不抵债与不能清偿并不完全相同,新破产法将其并列作为破产原因的构成要件。简单地说,不能清偿到期债务是根据现金流标准,而资不抵债是根据资产负债表标准进行判断。只有同时满足这两个标准,企业才能申请破产或被宣告破产。
公司破产的法律特征,包括破产程序的设立目的、破产条件的界定以及申请破产的具体情况。当公司作为债务人无法清偿到期债务且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或明显缺乏清偿能力时,将启动破产程序。破产条件具体指债务人无法清偿到期债务且已丧失清偿能力。
债权人债权合法性、债务人破产能力以及破产原因的审查。对于债权人债权合法性审查,必须严格对待未经生效法律文书确认的债权。债务人破产能力的审查包括企业法人的身份和是否有可执行财产。在初步审查破产原因时,应采用一元化标准,以“企业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为唯一原
债权人申请破产审查的流程和相关要点。法院需认真审查债权确定和有效性,并注重审查申请人提交的必要材料。同时,应注意破产企业的审计报告真实性,进行实地核查,并核查企业资产状况明细表,包括资产的权利状况和对外投资情况。文章还提及了破产案件的管辖权审查,建议
中国破产申请的意义、资格、形式以及受理的相关内容。文章详细解释了破产申请的含义和条件,以及谁具备申请资格。此外,文章还介绍了破产申请的形式和流程,包括申请人可以提出重整、和解或破产清算的选择,以及受理过程中的各项规定和期限。另外,本文还阐述了留置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