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新《破产法》第二条规定,企业法人在以下两个条件同时满足时,可以申请破产清理债务:
不能清偿是指债务人因丧失清偿能力而无法偿还的客观财产状况,也称为不能支付或支付不能。判断债务人是否具有清偿能力,通常综合考虑财产、信用、劳务等因素。清偿债务的常见方式是支付货币或财产,以信用方式清偿债务是指债务人借新债还旧债或协议延期偿还债务,以能力方式清偿债务是指债务人提供劳务、技能服务等折抵货币清偿债务。当债务人无法以任何方式清偿债务时,即构成丧失清偿能力。缺乏清偿能力的认定应以客观状态为准,即债务人无法支付并非出于主观不愿或恶意拒绝支付,而是客观情况下无法支付。
债务人无法清偿的要件包括:
需要注意的是,不能清偿并不仅限于货币支付的债务,但必须是能够以货币评价的债务,否则在破产程序中无法得到偿还,宣告债务人破产没有实际意义。此外,不能清偿是指债务人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或可预见的相当时期内持续无法清偿,而不是暂时停止支付因资金周转困难等问题导致的一时情况。最终,不能清偿的判断不依据债务人的主观认识或表示,而应由法院根据法律和事实进行裁定。
资不抵债是指债务人的负债超过实有资产。资不抵债的判断主要考虑资产债务的比例关系,仅以实有资产为限,不考虑信用、能力等其他可能的偿还因素。在计算数额时,不论是否到期的债务都纳入总额之内。通常情况下,债务人无法清偿到期债务时,已经出现资不抵债的情况。然而,在债务人帐面资产尚超过负债的情况下,由于经营管理不善或资金结构不合理,可能出现对到期债务缺乏现实支付能力而无法支付的情况,这也属于明显缺乏清偿能力的一种情况。需要注意的是,当债务人资不抵债时,如果能够通过借贷等信用方式还债,并不一定丧失对到期债务的偿还能力。因此,资不抵债与不能清偿并不完全相同,新破产法将其并列作为破产原因的构成要件。简单地说,不能清偿到期债务是根据现金流标准,而资不抵债是根据资产负债表标准进行判断。只有同时满足这两个标准,企业才能申请破产或被宣告破产。
有限责任公司破产程序及和解协议的详细流程。文章介绍了整顿申请的提出、和解协议草案的提出和讨论通过、整顿方案的制定、企业整顿情况的监督以及整顿结果的裁决等方面的内容。在人民法院主持下,债权人和债务人可以通过和解协议避免破产程序,如企业按协议执行,可恢复
个人债务困局的法律解决方法,包括分期支付债务、债权人申请强制执行、企业破产清算等。对于个人债务纠纷,债权人主要通过法院起诉来强制债务人清偿债务。在特定情况下,如按合同约定占有财产和抵押物抵押偿还,债权人可以扣押债务人的财产。企业如面临债务问题,可申请
国有企业破产申请的条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相关规定,国有企业在申请破产前需上级主管部门同意。破产的原因包括企业经营不善、严重亏损和不能清偿到期债务。G市煤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因经营不善无法偿还债务,可申请破产,并根据破产程序处理租借设
公司破产重整期间的诉讼程序及债务处理方式。在破产申请受理后,相关民事诉讼或仲裁程序中止,管理人接管财产后继续。起诉需向受理破产申请的法院提起。债务不会因破产而消失,需通过破产清算或重整过程偿还。这些规定旨在保护债权人权益,为企业破产重整提供法律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