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主体要素
本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即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本罪。2、主观要素
本罪主观上必须是故意,即行为人明知自己散布的是足以损害他人名誉的虚假事实,明知自己的行为会造成损害他人名誉的危害后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行为人的目的在于败坏他人名誉。若行为人将虚假事实误认为真实事实并加以扩散,或者散布某种虚假事实但无损害他人名誉的目的,则不构成诽谤罪。3、客体要素
本罪侵犯的客体与侮辱罪相同,即他人的人格尊严和名誉权。犯罪行为针对的对象是自然人。4、客观要素
本罪在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捏造并散布某种虚构的事实,情节严重,足以贬损他人的人格和名誉。(1)须有捏造事实的行为。即诽谤他人的内容必须完全是虚构的才构成本罪。若散布的内容不是凭空捏造的,而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即使有损于他人的人格和名誉,也不构成诽谤罪。(2)须有散布捏造事实的行为。散布方式主要有言语散布和文字散布,例如使用大字报、小字报、图画、报刊、图书、书信等方式散布。所谓“足以贬损”是指捏造并散布的虚假事实完全可能贬损他人的人格和名誉,或者已经给被害人的人格和名誉造成了实际损害。若散布虚假事实,但并不可能损害他人的人格和名誉,或不会对他人的人格和名誉造成损害,则不构成诽谤罪。(3)诽谤行为必须针对特定的人进行,但不一定要指名道姓,只要从诽谤内容上能够知道被害人是谁,就可以构成诽谤罪。若行为人散布的事实没有特定的对象,不可能贬损某人的人格和名誉,就不能以诽谤罪论处。(4)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行为必须属于情节严重的才能构成本罪。即使有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行为,若没有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也不能以本罪论处。所谓情节严重主要指多次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捏造事实造成他人人格和名誉严重损害、捏造事实诽谤他人造成恶劣影响、诽谤他人导致其精神失常或自杀等情况。寻衅滋事犯罪的立案追诉标准,包括殴打他人、追逐拦截辱骂他人、强拿硬要损毁占用财物以及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等行为。对于情节严重与否的判断,应考虑行为的方式手段、直接危害结果、间接不良后果、行为的时间和地点以及行为人的一贯表现等因素。
普通公民非法拘禁罪的立案标准及相关规定。包括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非法拘禁行为,以及非法拘禁持续时间、次数、伴随行为等方面的立案标准。同时,文章还介绍了非法拘禁罪的刑责任规定,包括从重处罚的情形和定罪处罚的规定,并指出了在适用本条规定处罚时需
侵犯财产罪中盗窃罪、诈骗罪、抢夺罪、聚众哄抢罪以及侵占罪的量刑标准。根据不同的数额和情节,各类侵犯财产罪的量刑标准有所不同。文章详细列出了各类罪行的数额划分标准和相应的处罚。
辽宁团伙诈骗10万的量刑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诈骗数额达到10万属于数额较大,一般会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可能同时处罚金。文章还介绍了诈骗罪的主犯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