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某县工商行政管理局办理的城市房地产和乡(镇)、村企业的厂房等建筑物抵押登记是否生效以及是否享有抵押权的问题,存在分歧。一种观点认为,由于该抵押未经过土地管理部门和房产管理部门的登记,因此该抵押未生效,当事人不享有抵押权;另一种观点认为,该抵押已经生效,并且当事人享有抵押权。
笔者支持第二种观点。
首先,根据《担保法》第四十二条第二项的规定,办理抵押物登记的部门应为“以城市房地产或者乡(镇)、村企业的厂房等建筑物抵押的,为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规定的部门”。并且,《担保法解释》第六十条进一步规定,如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对登记部门未作规定,当事人在土地管理部门或者房产管理部门办理了抵押物登记手续,人民法院可以确认其登记的效力。在本案中,县人民政府已经以书面批复的形式确定了县工商行政管理局作为城市房地产或者乡(镇)、村企业的厂房等建筑物抵押的登记部门。因此,县人民政府的批复符合相关法律规定,是合法有效的。
其次,金融部门已根据县人民政府的批复办理了抵押登记。根据《担保法》第四十一条的规定,“当事人以本法第四十二条规定的财产抵押的,应当办理抵押物登记,抵押合同自登记之生效”。因此,根据法律规定,该抵押已经合法生效,当事人享有抵押权。
建设部、国土资源部虽然对城市房屋抵押的登记规定要求到房产管理部门或土地管理部门办理,但这些规定是下位法,应当根据上位法优于下位法的原则适用法律,优先适用担保法。因此,县人民政府根据《担保法》的规定确定工商行政管理局为城市房地产的抵押登记部门是合法有效的。
房屋抵押权登记的具体流程,包括提交申请、受理申请、审核、登记、收费发证和立卷归档等环节。同时介绍了根据《担保法》的相关规定,特定财产抵押需要办理登记手续,合同自登记之日起生效,其他财产抵押可自愿办理,合同自签订之日起生效。
先成立租赁关系后设定抵押权的情况,涉及相关法律法规如《合同法》和《担保法》。在租赁期间,即使所有权发生变化或抵押人将已出租的财产抵押,租赁合同仍然有效。抵押人应告知承租人和抵押权人关于已出租的事实,否则需承担赔偿责任。这种制度体现了租赁权的物权化原则
房屋抵押和房屋按揭的异同,包括法律关系主体、贷款用途和目的、法律关系内容、法律关系的客体以及买卖合同和担保合同标的物的区别。房屋抵押涉及借款人、贷款人和房屋抵押人,贷款用途不特定;而房屋按揭涉及购房人、房产商和按揭银行,贷款专款专用。两者在法律关系内
房屋租赁期间夫妻分割房屋的处理方式,以及我国合同法对租赁物所有权变动的影响。买卖不破租赁原则主要适用于土地、房屋等不动产的租赁,对于各国立法中此原则的具体应用进行了介绍。需要注意的是,该原则仅适用于不动产租赁,对于动产租赁是否适用需根据具体国家的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