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原件是指经双方当事人合议一致后签字或加盖双方印章的合同文本。在合同法中,合同原件是“书面形式”中最具有法律证明力的一种。合同原件在证据学上被认定为直接证据和原始证据,它是一种直接来源于争议事实并且可以单独、直接证明争议事实的证据。因此,法院通常会直接采信合同原件。
传真件也属于合同书面形式的一种,但与原件相比,传真件的性质不同会影响其法律效力。如果双方通过传真并直接对其所载内容进行修改或确认,那么传真件可以视为原件。然而,仅以传输文本、图像为目的的传真件类似于复印件,属于效力待定的证据,不能单独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证据。此外,根据具体情况判断传真件的证明力大小也很重要。有时,即使传真件的性质属于原件,仍不能单独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证据。例如,在当事人相互要约、承诺过程中使用的传真件,只有当一方的承诺已成立时,该传真件才能作为认定合同关系成立的证据。或者,在可以证明合同关系成立的传真件之后,双方当事人又签署了正式合同文本,那么该传真件也不能作为认定合同内容的证据。此外,在认定传真件的证据效力之前,需要先鉴别传真件的真实性。传真件的内容可以通过复印等手段进行变造,因此,虽然传真件作为原件具有完全证据效力,但通常需要其他证据来佐证其真实性。
为确认传真件的证据效力,首要方法是询问对方当事人对传真件的质证意见。如果对方当事人不认可传真件,可以进一步询问传真件上的传真标志、传真号码等是否属于该当事人所有。如果对方不置可否,可以根据《民事诉讼证据规定》第八条第二款来确认传真件的证据效力。此外,还可以查询电信部门发出传真方的电话机在特定时间传真的档案记录,并与传真件进行对照。然而,获取这些证据可能需要依法申请法律调取,并且需要注意电信部门的档案记录保存时间。
从证据角度来看,扫描件是图片,作为复印件的形式存在。从技术上可以被篡改,因此单凭扫描件的证明效力很低。除非对方认可扫描件,否则需要提供其他相关证据进行佐证,形成证据链条,才能将扫描件作为定案证据,从而具有较高的证明效力。扫描件相当于复印件,仅凭此去打官司很难得到法院支持。原件也可能被篡改,但可以通过鉴定来确认其真实性。如果原件真实,可以作为认定事实的证据。而即使扫描件经过鉴定确认真实,仍不能直接作为证据认定,这就是两者的区别。
合同原件加盖公章具有最强的证明力。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时由于某些实际困难无法获取原件,只能取得相关传真件或扫描件。虽然传真件和扫描件都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但无论是扫描件、传真件还是原件,只要是合同,就必须使用公章,否则无法具备足够的证明力。如果是扫描件,最好使用彩色扫描,并且传真件和扫描件都需要保留原件,必要时进行比对,才能真正具备法律效力。此外,为了提高传真件和扫描件的法律效力,可以在合同中附加一句“双方均同意传真件、扫描件具有同等法律效力”。此外,在合同签订和履行过程中,合同双方可以借助网络平台,通过电子邮箱或QQ等传输合同、合同履行签认等电子文本,并保存相关记录,以备发生纠纷时作为证据使用。
合同中的不可抗拒因素约定,包括自然灾害、政府行为和社会异常事件等情形。文章阐述了不可抗力条款与法律规定的关系,指出其作为法定免责条款的强制性和免责效力,同时明确了不可抗拒因素导致无法履行合同时的免责条件和例外情况,如金钱债务的迟延责任不能免除,意外事
债权转让后的管辖协议效力问题。在债权转让后,受让人取得债权人的地位,并继承与债务人之间的管辖协议。我国法律规定,债权转让后,债的同一性保持不变,因此管辖协议仍然有效。文章详细阐述了债权转让的内外效力及法律依据,涉及内部效力、外部效力、合同相对性等问题
委托合同终止后的法律效力问题。在委托合同终止后,根据不同情况,受托人需要承担不同的义务。如果解除委托合同给对方造成损失,解除合同的一方应承担损失赔偿责任。若委托人或受托人因死亡、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或破产等原因导致合同终止,其继承人或法定代理人等需采取措
债权让与的定义和要件。债权让与是指合同债权人通过协议将其债权转让给第三人。有效的债权让与必须满足存在有效债权、双方合意达成、通知债务人的要件。债权让与对保证人有一定的效力,但也受到保证期间、法律或约定、通知债务人或保证人的限制。同时,依据相关法律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