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因婚姻家庭纠纷,或者公民、法人、其他组织因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或与他人发生财产权益争议,可以根据法律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以下具体行政行为不服可以根据法律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但对于国防、外交等国家行为;行政法规、规章或行政机关制定、发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行政机关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奖惩、任免等决定;法律规定由行政机关最终裁决的具体行政行为,不得提起行政诉讼。
公民可以根据法律规定对以下三类案件向人民法院提起刑事自诉:
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向人民法院起诉时,应当递交起诉状。起诉状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起诉状还应写明递交的人民法院名称、起诉日期,并由原告签名和盖章。另外,应提供与被告人数相同的副本。起诉应当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出。根据不同类型的案件,有不同的管辖法院。
起诉必须在诉讼时效期限内提起。一般民事案件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两年;对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延付或拒付租金及寄存财物被丢失或损毁案件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一年。提起行政诉讼的,应当在知道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三个月内提出;对经过复议程序的,应当在接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提出。
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或行政诉讼时,根据法律规定应当缴纳案件受理费和其他诉讼费用。具体收费标准可查询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人民法院诉讼收费办法》。
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自诉状或口头告诉第二日起十五日内作出是否立案的决定,并书面通知自诉人或代为告诉人。
对于已经立案,经审查缺乏罪证的自诉案件,如果自诉人提不出补充证据,应当说服自诉人撤回起诉或裁定驳回起诉;自诉人经说服撤回起诉或被驳回起诉后,又提出了新的足以证明被告人有罪的证据,再次提起自诉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
自诉人明知有其他共同侵害人,但只对部分侵害人提起自诉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并视为自诉人对其他侵害人放弃告诉权利。判决宣告后自诉人又对其他共同侵害人就同一事实提起自诉的,人民法院不再受理。共同被害人中只有部分人告诉的,人民法院应当通知其他被害人参加诉讼。被通知人接到通知后表示不参加诉讼或不出庭的,即视为放弃告诉权利。第一审宣判后,被通知人就同一事实又提起自诉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但当事人另行提起民事诉讼的,不受本解释限制。
自诉案件应当开庭审判。不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审判程序参照公诉案件第一审程序的规定进行。
在自诉案件审理过程中,被告人下落不明的,应当中止审理。被告人归案后,应当恢复审理,必要时,应当对被告人依法采取强制措施。
审理自诉案件时,应当参照刑事诉讼法和相关规定作出判决。对于宣告无罪的案件,其附带民事诉讼部分应当依法进行调解或一并作出判决。
人民法院受理的自诉案件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人民法院受理刑事诉讼法规定的自诉案件,还应当符合刑事诉讼法和相关规定的规定。
当事人申请人民法院调查取证时,应具备以下条件:
法院对申请的决定不予准许时,应向当事人或其代理人送达通知书,通知书应告知不准许的决定及其理由。当事人或其代理人可以在收到通知书的次日起3日内向受理申请的法院提出复议申请。法院应当在收到复议申请后5日内作出答复。
刑事附带民事申请强制执行的时效问题。当申请执行期限超过两年时,判决书虽有效但失去强制执行力。诉讼时效能因不可抗力等法定事由而中止,中止期间不计入总时效。此外,提起仲裁、申请支付令等行动可视为诉讼时效中断。权利人为保护其民事权利向有关组织或机关报案、控
一份刑事起诉状的格式和内容,涉及被告人、辩护人、公安局等的基本信息以及公诉事实等,经检察院审查起诉认为被告人触犯了刑法,依法提起公诉。主要内容涉及对案件侦查的总结和对被告人行为的法律评价等。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诉讼权利,包括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和刑事自诉的相关规定。当事人可根据不同情况向相应法院提起诉讼,并需遵守起诉状的要求和递交规定,包括起诉状内容、递交法院名称、起诉日期等。同时,诉讼时效和费用也是提起诉讼时需注意的事项。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中关于行政诉讼起诉期限的规定。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在行政案件中享有起诉权利,起诉期限一般为知道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三个月内。因不可抗力或特殊情况可申请延长期限,最终由法院决定。同时,提起行政诉讼需满足一定条件,如原告认为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