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进行交通事故调解时,应该注意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地点。对于肇事一方来说,最好尽早提出调解要求,但是过早提出可能难以得到受害人的响应。对于受害人来说,交通事故赔偿调解应该在交警队出具事故责任认定书、车辆及其他财产损失经过正式评估机构评估、人身伤害完全愈合并进行法医鉴定之后提出较好。调解地点可以选择交警队、律师事务所、村委会或其他公共场所,但是不能选择到一方当事人家里或一方当事人享有绝对控制权力的地点进行调解。
参加交通事故调解的当事人一般不得超过三人,包括交通事故当事人及其代理人、交通事故车辆所有人或管理人,以及其他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认为有必要参加的人员。委托代理人应当出具授权委托书,授权委托书应当载明委托事项和权限。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指派两名交通警察主持调解。
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调解应当遵循公平、合理、自愿的原则。经调解达成协议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制作调解书,各方当事人签名,并分别送交各方当事人。赔付款由当事人自行交接,如果当事人要求交通警察转交,交通警察可以转交,并在调解书上附记。如果经调解未达成协议,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制作调解终结书,调解终结书应当载明未达成协议的原因。调解书生效后,赔偿义务人不履行的,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调解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的期限为十日。对于交通事故致伤的,调解从治疗终结或定残之日起开始;对于交通事故致死的,调解从规定的办理丧葬事宜时间结束之日起开始;对于仅造成财产损失的交通事故,调解从确定损失之日起开始。
交通事故调解书的效力认定以及交通诉前调解的时间限制。调解成功后,双方达成的调解协议不具有强制执行力,可以通过公证或法院制作调解书赋予其强制执行力。同时,交通诉前调解的时间应限定为一个月,以确保调解的质量和效率。调解不成功则进入诉讼程序。
交通事故调解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包括调解时间和地点的选择、调解当事人的参与情况、调解的方式以及调解的期限。调解应注意公平合理、自愿原则,选择合适的调解时间和地点,并限制参与调解的人数。调解书生效后,如赔偿义务人不履行,当事人可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交通事故调解书的法律效力问题。当事人可向公安交管部门请求调解或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调解协议依赖双方自愿履行,不具备法律上的强制力。公安交管部门的调解书不是诉讼前置程序,如对方反悔并起诉至法院,当事人可将调解书作为证据提交。
交通事故调解书的定义、作用及相关法律规定。交通事故调解书是公安交通管理机关在查明事故原因、认定责任等后,召集当事人调解的书面材料,是各方履行权利和义务的凭证。其作用在于为当事人提供交通事故损害赔偿争议的解决途径。调解书并非诉讼前置程序,没有法律上的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