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的规定,对于死刑案件进行复核时,并不需要高级人民法院对被告人进行换押。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三百四十五条规定,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第一审案件,如果被告人未上诉且人民检察院未抗诉,应当报请高级人民法院核准。
在高级人民法院复核死刑缓期执行案件时,应当对被告人进行讯问。
根据第三百四十六条规定,报请复核的死刑和死刑缓期执行案件应当一案一报。报送的材料包括报请复核的报告、第一、二审裁判文书、死刑案件综合报告各五份,以及全部案卷和证据。同时,死刑案件综合报告、第一、二审裁判文书和审理报告应当附上电子文本。
对于同案审理的案件,应当报送全案案卷和证据。
对于曾经发回重新审判的案件,原第一、二审案卷也应当一并报送。
 
	
	   党员是否能免除死刑的问题。我国刑法规定,党员并非免除死刑的条件,死刑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对于特定人群如未成年人、孕妇和特定年龄的人有特殊的死刑适用规定。所有死刑案件需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中国刑事诉讼法中关于死刑执行时间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确定执行死刑后,会通知下级人民法院进行执行,并要求在七天内完成。但出现特定情形如判决错误、罪犯重大立功表现或怀孕等,应停止执行并报告最高人民法院。停止执行后,需按照法律规定处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关于死刑复核阶段辩护人的委托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在复核死刑案件时,应保障辩护律师的权利,听取其意见。辩护律师可以积极参与复核程序,为被告人提供法律援助和辩护。同时,最高人民检察院也有权提出意见,确保复核过程的公正性和合法性
 
	
	   刑事诉讼中判决和裁定的法律效力问题。根据刑事诉讼法规定,逾期未上诉、抗诉的判决、裁定,终审的判决和裁定,以及高级人民法院核准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判决和最高人民法院核准的判决都具有法律效力。这些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是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按照法律流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