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八条的规定,为了保障国家安全、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等公共利益的需要,符合法定情形的,确需征收房屋的,由市、县级人民政府作出房屋征收决定。也就是在新条例实施后,市、县级人民政府在需要征收房屋时,需要向被征收人公示房屋征收决定,而不是旧条例的房屋拆迁许可证。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一些项目在2011年以前已经获得了拆迁许可证,但一直未进行拆迁。这些拆迁许可证经过多次延期,直到现在才通知拆迁。因此,目前实施的拆迁有些仍然需要拆迁许可证。因此,是否存在拆迁许可证需要通过律师的调查取证来确定,不能仅仅以2011年为界限。
公房的认定依据是租赁契约标明的使用性质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发的营业执照。私房的认定依据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发的营业执照。
集体土地拆迁分为国家建设征用土地和农村建设占用集体土地。
近郊区和远郊区人口较多、土地较少的乡村,宅基地的最高面积不得超过0.25亩(折合167平方米);其他地区不得超过0.4亩(折合267平方米);1982年以前的宅基地不得超过0.4亩(折合267平方米)。
宅基地房屋拆迁补偿款 = 宅基地区位补偿价 * 宅基地面积 + 被拆迁房屋重置成新价。
城市房屋拆迁补偿款 = (基准地价 * k + 基准房价) * 被拆迁房屋建筑面积 + 被拆迁房屋重置成新价。
非住宅房屋认定标准:
拆迁房的货币补偿标准,包括计算方式和各种补偿费用。补偿金额根据房屋区位、用途、建筑面积等因素确定,涉及房屋补偿费、周转补偿费和奖励性补偿费。同时,针对不同情况,如农村房屋拆迁补偿标准和房屋拆迁安置费计算标准等,也有详细的说明。
擅自改变林地用途的立案标准,包括擅自改变用材林、薪炭林等用途的行为。根据不同的用途和面积大小,规定了不同程度的处罚标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将责令限期恢复原状,并施以不同程度的罚款。同时,对于临时占用林地的情况也进行了规定,未经批准擅自改变林
当事人对裁决不服的诉讼期限及相关规定。当事人可在裁决书送达之日起3个月内提起诉讼。若拆迁人已提供补偿或安置,即使当事人对裁决不服并提起诉讼,拆迁执行也不会停止。这些内容明确了当事人权益保障及拆迁执行的法律依据。
拆迁时不能以航拍图确定房屋是否为合法建筑的问题。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建筑物的合法性应通过产权证明来确认,而非航拍图。对于违法建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有权责令停止建设并做出相应处罚。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强制拆迁的几种情形和相关的公证工作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