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实施许可,又称为专利许可证贸易,是指专利技术所有人或其授权人许可他人在特定时间、特定地区以特定方式实施其拥有的专利,并向他人收取使用费。
专利实施许可仅转让专利技术的使用权利,转让方仍保有专利的所有权,受让方只获得了专利技术实施的权利,并没有专利的所有权。专利实施许可是通过订立专利实施许可合同的方式,让被许可方在一定范围内使用专利,并支付使用费的一种许可贸易。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技术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五条的规定,专利实施许可包括以下方式:
独占实施许可是指在约定的专利实施范围内,将该专利仅许可给一个受让人实施,让与人依约定不得实施该专利。
排他实施许可是指在约定的专利实施范围内,将该专利仅许可给一个受让人实施,但让与人依约定可以自行实施该专利。
普通实施许可是指在约定的专利实施范围内,让与人许可他人实施该专利,并且让与人可以自行实施该专利。
如果当事人对专利实施许可方式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则认定为普通实施许可。如果专利实施许可合同约定受让人可以再许可他人实施专利,则认定该再许可为普通实施许可,但除非当事人另有约定。
办理专利实施许可应遵循以下手续:
被许可方应与许可方订立书面实施许可合同。
按照约定向许可人支付专利使用费。
专利权人与他人订立的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应在合同生效之日起3个月内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报备。
专利实施许可的相关内容。专利实施许可是专利技术所有人或其授权人允许他人使用专利的方式,并收取使用费。其方式包括独占实施许可、排他实施许可和普通实施许可。办理专利实施许可需要订立书面合同、支付专利使用费,并在合同生效之日起3个月内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报备。
专利实施计划许可合同的签订事宜。合同涉及专利项目的许可实施、技术内容、工业化开发程序、技术资料提交、技术秘密的保密期限、专利实施许可种类、验收标准和方法、使用费及支付方法、技术服务、后续改进提供和分享、专利权无效和侵权处理以及违约金或损失赔偿等条款。
专利价值评估的三种主要方法:成本法、市场法和收益法。成本法基于重置成本和贬值计算专利价值;市场法通过比较调整选定参照物的价值影响因素来确定专利价值;收益法则是估算专利技术的未来收益并折成现值。评估方法的选择需考虑专利特性、评估目的及市场环境等因素。
专利权纠纷的多个方面,包括专利申请权和专利权归属纠纷、发明人资格纠纷、职务发明人或设计人的奖励和报酬纠纷以及未支付适当费用的专利权纠纷等。同时,文章还涉及专利管理部门的行政处罚和管理专利工作部门的法律责任,包括责令停止侵权行为、假冒专利和冒充专利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