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诉讼法 > 审判阶段 > 死刑复核程序 > 2007年1月1日起,最高人民法院重新收回死刑复核权

2007年1月1日起,最高人民法院重新收回死刑复核权

时间:2025-07-30 浏览:6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416039

死刑复核权下放的背景和原因

2007年1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重新收回了被下放了27年的死刑复核权。这一决定被广泛认为是中国刑事法制发展中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一件大事。它不仅对我国刑事审判工作产生影响,而且对国家法制的发展和进步也具有深远影响。

为了理解死刑复核权下放和重新收回的原因,我们需要回顾27年前的一段历史。1979年,“文革”结束后,恢复被严重破坏的公检法司秩序成为当务之急。1979年7月1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刑法》和《刑事诉讼法》。根据当时的《刑事诉讼法》第199条规定,死刑需要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然而,在《刑事诉讼法》通过后的半年内,发生了几起震动中央的恶性刑事案件。其中包括1979年9月9日在上海市控江路江浦路口发生的“控江路事件”。这些案件以及类似案件的发生成为死刑复核权下放的催化剂。

于是,在《刑事诉讼法》施行43天后的1980年2月12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决定,将部分死刑复核权下放给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这一决定成为死刑复核权下放的开始。次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又通过了《关于死刑案件核准问题的决定》,延长了死刑复核权下放的期限。

重新收回死刑复核权

然而,在死刑复核权下放期限结束前,中央做出了严打的决定,使部分死刑复核权无限期地下放给地方。这导致了死刑复核权下放的延续。

直到2007年1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重新收回了死刑复核权。这一决定标志着死刑复核权下放的结束。

重新收回死刑复核权的决定对我国刑事审判工作和国家法制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意味着最高人民法院将重新统一行使死刑案件核准权,提高了刑事审判的统一性和公正性。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死刑复核程序的意义和目的

    死刑复核程序的意义和目的。该程序是人民法院对判处死刑的案件进行复查核准的特别审判程序,旨在确保死刑的适用符合法律规定,保障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并维护司法公正和社会稳定。程序包括高级人民法院复核和最高人民法院复核等环节,具体实施中根据案件情况作出相应处理

  • 2007年1月1日起,最高人民法院重新收回死刑复核权

    最高人民法院重新收回死刑复核权的背景和原因。历史上,死刑复核权曾下放给地方,随着国家法制的发展和完善,最高法院重新收回这一权力。这一变革提升了刑事审判的统一性和公正性,对国家法制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 新刑事诉讼法关于死刑复核的规定

    新刑事诉讼法关于死刑复核的规定,包括一审判决死刑的复核程序、高级人民法院判决死刑的复核要求、复核死刑案件的组成人员、最高人民法院的复核结果以及最高人民检察院在复核过程中的作用。新刑诉法对死刑复核有严格规定,旨在确保司法公正和准确。

  • 死刑复核程序的特点和问题

    死刑复核程序的特点和问题。该程序采用秘密审核方式,不开庭审理,导致复核过程以秘密阅卷为主,控辩双方无法充分参与。此外,死刑复核程序由人民法院单方控制,被告人无法与司法权展开理性对话。程序存在的问题包括司法主动性导致失去中立性,以及与二审程序合并导致的

  • 判处死刑的案件如何确定核准法院
  • 一、死刑复核权下放制度的历史沿革及其制定背景
  • 死刑复核程序的重要性及其作用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