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协议书是指夫妻双方即将解除婚姻关系时签署的书面协议,涉及财产分割、子女监护与探视、配偶赡养费以及子女抚养费等事项。为具备法定效力,离婚协议书必须以书面形式存在,并由夫妻双方当事人签字,并经法庭或婚姻登记管理部门认可。这是办理离婚手续的必要文件之一。根据最新婚姻登记条例规定,办理离婚手续时必须出具夫妻双方共同签署的离婚协议书。离婚协议书应明确双方当事人自愿离婚的意思表示,并协商一致对子女抚养、财产及债务处理等事项。
一般情况下,民政局备案的离婚协议为最后签订的协议,因此,在民政局备案的协议具有最强的效力,除非当事人在办理离婚登记手续后另有约定。一旦办理离婚登记,民政局登记之前签订的离婚协议书自然具备生效条件。
如果在办理离婚手续后,双方达成了新的协议,那么新协议的效力将优于民政局备案协议。
如果当事人在办理离婚手续前先后签订了多份离婚协议,而后签订的协议并未涵盖前面协议中的某些内容,而前面协议中的内容具有明确性和可操作性。在这种情况下,若民政局备案的离婚协议书中未涉及争议内容,而之前的协议中有详细的可操作的具体描述,那么前面的协议应被视为有效,对双方具有约束力。如果民政局备案的离婚协议中涉及的约定与之前的协议中的约定有矛盾,那么以民政局备案的协议为准。
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缔结的子女抚养协议的效力问题。虽然相关法律法规未明确规定此类协议的效力,但由于婚姻关系未解除,这样的抚养权约定实际上没有意义。离婚诉讼中,法院不会根据此类协议作出判决,而只能将其作为证据考虑。即使达成协议,子女在必要时仍有权向父母提出
离婚协议书中债务的详细写法,包括定性、双方承担比例、债权行使和债务履行方式等。文章强调协议应详细避免纠纷,并介绍了夫妻债务分担协议在内部具有效力但对第三人无效的法律原则。此外,文章还提到了我国法律关于夫妻财产归属的约定及其对双方和债权人的影响。
离婚调解书的法律效力。离婚调解书是法院根据当事人达成的调解协议制作的法律文书,具有终结诉讼程序、确定权利义务关系、禁止再次起诉或上诉及强制执行力等法律效力。同时,离婚调解还有助于缓解矛盾、进行法治宣传、提供感情缓冲区等。但在特定情况下,可以不经过调解
离婚调解书的法律效力和上诉问题。调解书在双方自愿达成协议并签收后具有法律效力,而只有一方签收或未达成协议时,可提起上诉。调解书的制作需明确诉讼请求、案件事实和调解结果,由法院送达双方当事人并加盖印章。上诉程序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进行,以解决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