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到的承诺的法律效力
时间:2025-05-03 浏览:0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一、迟到的承诺的失效
根据德国民法典第150条、日本民法典第523条以及我国台湾地区的《民法典》第160条的规定,如果承诺超过有效的承诺期限,要约已经失效。在这种情况下,对于失效的要约发出的承诺,不能产生承诺的效力,而应视为新的要约。
二、迟到的承诺视为新要约
根据德国、日本以及台湾地区的规定,迟到的承诺被视为新要约。有的国家规定,如果要约人欲使该承诺生效,则应立即通知受要约人。例如,意大利民法典第1326条第3款规定:“即使承诺迟延,要约人亦可以保留迟延承诺的效力,但是,以立即向另一方发出通知为限。”这样的规定与德国、日本以及台湾地区的规定是一致的。因此,迟延的承诺被视为新要约,立即发出通知等于是对此新要约的承诺。
三、英美法对迟到的承诺的处理
在英美法中,要约通常是虚盘的,其有效期常常采用合理期限进行推定。如果承诺明显地迟发了,明显地超过了合理期限,当然不能生效。然而,有许多承诺难于判断是否在合理期间发出的。根据判例法的观点,如果受要约人有根据认为其承诺是在合理期间内发出的,根据诚实信用原则,要约人应当接受这个承诺。如果根据他的理由断定这个承诺已经逾期,不愿承认这个承诺,他就必须把这个意思及时通知受要约人,否则承诺有效、合同成立。
四、国际法对迟到的承诺的规定
根据《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第21条第1款的规定,逾期接受仍然具有接受的效力,但是要价人必须毫不迟延地用口头或书面将这种意见通知被要价人。同样地,《国际商事合同通则》第2.9条中也有类似的规定,逾期承诺仍然具有承诺的效力,但要约人必须毫不延迟地告知受要约人该承诺具有效力或就该承诺的效力发出通知。根据通则的解释,逾期承诺通常无效,但在一项逾期的承诺送达要约人时,而不是在要约人通知受要约人其认为该逾期承诺有效时,合同视为成立。
五、案例说明
例如,甲指定3月31日为承诺其要约的最后期限,乙的承诺于4月3日送达甲。尽管乙的承诺明显地超过了最后期限,但甲仍然对该合同有兴趣,愿意接受乙的逾期承诺,并且立即通知了乙。虽然该通知是在4月5日才送达乙,但根据国际法的规定,合同于4月3日成立。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不兑现承诺属于诈骗吗
不兑现承诺是否属于诈骗的问题。不兑现承诺是否构成诈骗需视具体情况而定。如果存在欺骗行为并占有他人财产,可能构成合同诈骗罪。而单纯的违约行为应按照合同规定追究违约责任。同时,公司电信诈骗中,员工若参与欺诈活动将承担法律责任。
-
合同承诺没有工伤怎么赔偿
劳动合同中的“无工伤”承诺条款在实际工伤事故中的法律效力。即使有这样的合同承诺,员工仍然有权依法申请工伤保险待遇和赔偿。工伤赔偿包括医疗费用、康复费用、残疾津贴等。处理工伤赔偿需坚持及时、有效和全面的原则,包括工伤诊断、劳动力评估和赔偿请求等步骤。员
-
商家口头承诺是否有法律效力
商家口头承诺的法律效力问题,指出商家的口头承诺具有法律约束力,形成口头合同,双方需履行合同义务。同时,商家禁止自带酒水属于霸王条款,侵犯消费者权益,无效。
-
假如中介口头承诺给介绍费,但是不给介绍费怎么办
中介口头承诺支付介绍费但违约不给的情况和临时工劳务派遣公司未支付薪资的问题。面对中介违约,受害者应通过法律途径维权,收集相关证据,依法向法院提起诉讼。对于临时工被欠薪,可以采取人民调解、仲裁申请、申请支付令等多种法律途径解决。依据相关法律规定,劳动者
-
劳动者承诺放弃缴纳社保,违反法律规定无效
-
吉林船舶货物纠纷怎么找律师?
-
江西门面房纠纷如何找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