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依嘱托登记是指不动产登记机构根据特定嘱托进行的不动产登记行为。根据《民事诉讼法》及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在执行过程中,人民法院需要办理房产证、土地证、林权证等财产权证照转移手续时,可以向相关单位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相关单位必须予以办理。
根据国土资源部颁布的《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19条规定,以下情形之一出现时,不动产登记机构可以直接办理不动产登记:人民法院持有生效法律文书和协助执行通知书要求办理登记;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根据法律规定持有协助查封通知书要求办理查封登记;人民政府根据法律做出征收或收回不动产权利决定并生效后,要求不动产登记机构办理注销登记;其他法律和行政法规规定的情形。
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的《不动产登记操作规范(试行)》则规定了依嘱托登记的程序内容,例如“需要协助执行的生效法律文书应当由该法律文书做出机关的工作人员送达,送达时应当提供工作证件和执行公务的证明文件”等。
除非登记内容与相关法律文书内容不一致,不动产登记机构不承担因依嘱托登记行为产生的法律后果。
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关于审理房屋登记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和《关于审理涉及农村集体土地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都对此作出了相关规定。因此,不动产登记机构根据人民法院的协助执行通知书等进行依嘱托登记行为,是其应当履行的法律义务。如果因人民法院、仲裁委员会的法律文书或者人民政府的征收决定等导致物权设立、变更、转让或消灭的,该行为的效力自法律文书或者人民政府的征收决定等生效时开始生效。因此,不动产登记机构严格按照法律文书要求履行的依嘱托登记行为,可以视为相应司法行为或行政行为的延伸,其产生的法律后果自然不应由登记机构承担。因此,该行为应享有被行政复议或诉讼的豁免权。
关于非农户哥哥是否能继承农户父亲的土地问题。根据法律规定,哥哥作为第二顺序继承人是可以继承父亲的土地的,遵循法定继承顺序和分配原则。在特殊情况下,如生活困难或尽扶养义务较多的继承人可以多得遗产。
行政主体的法律地位及其构成要件。行政主体的法律地位体现在其权利、义务的综合体现,与行政职权、行政优益权等密切相关。行政主体的构成要件包括享有并行使公共行政权力、能以自己名义实施管理活动并独立承担责任,以及在形式上是一定的组织。行政主体的存在和作用对于
委托合同终止后的法律效力问题。在委托合同终止后,根据不同情况,受托人需要承担不同的义务。如果解除委托合同给对方造成损失,解除合同的一方应承担损失赔偿责任。若委托人或受托人因死亡、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或破产等原因导致合同终止,其继承人或法定代理人等需采取措
业主的专有部分所有权和共有权,包括业主对建筑物内专有部分的住宅或经营性房屋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权利,以及区分所有建筑物共有部分的共有权等。同时,文章还介绍了业主在共同管理中的法律责任,如遵守业主公约、物业管理规定和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