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公安机关的规定,以下情况应当举行听证程序:
在公安机关拟作出适用听证程序的行政处罚前,应当向当事人送达载明以下主要事项的听证告知书:
听证告知书必须盖有公安机关的印章,并可以直接送达、委托送达或以邮寄挂号信方式送达。
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提出听证要求时,公安机关应当受理。
公安机关决定予以听证时,听证主持人应当在当事人提出听证要求之日起2日内确定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和方式,并在听证举行的7日前将以下事项载明的听证通知书送达当事人:
听证通知书必须盖有公安机关的印章。
听证人员在听证预备阶段必须完成核对听证参加人身份、宣读听证纪律、征询当事人是否申请听证人员回避等事项。
当事人申请听证主持人回避时,听证主持人应当宣布暂停听证,并报请公安机关负责人决定是否回避。申请听证员、书记员回避的,由听证主持人当场决定。
在举行听证时,案件调查人员提出当事人违法的事实、证据和适用听证程序的行政处罚建议;当事人进行陈述、申辩和质证。
听证应当制作听证笔录。听证结束后,听证人员应当将听证笔录交给当事人和案件调查人员审核,无误后签名或盖章。如果当事人拒绝签名,听证主持人应在听证笔录上说明情况。听证笔录中有关证人证言部分,应当交给证人审核无误。
根据《行政许可法》第36条的规定和国土资源部的规章《征用土地公告办法》的规定,征地补偿、安置方案的听证程序如下:
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村村民或其他权利人对征地补偿、安置方案有不同意见或要求举行听证会的,应当在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公告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向有关市、县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提出。
有关市、县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研究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村村民或其他权利人对征地补偿、安置方案的不同意见。如果当事人要求听证,应当举行听证会。如果确需修改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应当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批准的征用土地方案进行修改。
有关市、县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在将征地补偿、安置方案报市、县人民政府审批时,应当附上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村村民或其他权利人的意见及采纳情况。如果举行了听证会,还应当附上听证笔录。
听证会的组织应当按照《国土资源听证规定》的规定执行。
股权确认之诉的程序和要求。确认之诉涉及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确认民事权利义务关系,涉及股东资格确认等问题可能引起股权变动。程序包括当事人起诉、原告举证、提交证据清单、立案审查、缴纳费用和开庭审理等步骤。
法庭行政听证的原则,包括公开原则、职能分离原则、事先告知原则和案卷排他性原则。同时,文章还详述了哪些行政处罚应当举行听证程序,以及听证告知书的送达和听证通知书的送达的具体要求和流程。
行政处罚告知程序中的法律依据和告知内容的重要性。在行政处罚过程中,行政机关需明确告知处罚的事实、理由、依据以及种类和幅度,确保当事人的权利得到充分保障。行政机关应履行告知义务,保障当事人的陈述、申辩和听证权利,避免违法处罚。
轻微打架斗殴事件的处理方式。涉及民事赔偿的轻微伤,可通过法院诉讼解决责任比例问题,双方可能都会受到行政处罚。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公安机关可调解此类纠纷,调解不成功或未履行协议则依法处罚,并告知当事人可提起民事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