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五十五条的规定,医疗机构在发生医疗事故时,除了需要承担医疗事故赔偿责任外,还应当承担以下法律责任:
当医疗机构发生医疗事故时,卫生行政部门将根据医疗事故的等级和情节,对医疗机构进行相应的处理。对于情节较轻的医疗事故,卫生行政部门将给予警告;而对于情节严重的医疗事故,卫生行政部门将责令医疗机构停业整顿,并可能吊销其执业许可证。
对于负有医疗事故责任的医务人员,根据刑法的相关规定,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如果医务人员的过错尚不足以构成刑事犯罪,仍然需要受到相应的行政处分或纪律处分。
对于与医疗事故有关的其他医务人员,卫生行政部门有权责令其暂停执业活动,暂停期限为6个月以上但不超过1年。对于情节严重的医务人员,卫生行政部门还有权吊销其执业证书。
医疗机构内死亡尸体存放时间的规定。患者死亡后,尸体应立即移至太平间存放,存放时间不得超过两周。未经医疗机构允许,严禁将尸体放置在太平间以外的地方。尸体处理需遵循一定程序,涉及尸检、家属处理等方面。医疗机构有责任暂时存放尸体,但太平间不是长期存放地。
医疗机构在发生医疗事故时应当承担的三种法律责任:机构自身的责任,需接受卫生行政部门相应处理;医务人员的责任,过错严重的需追究刑事责任;其他相关医务人员的责任,情节严重者可被吊销执业证书。
医院治疗事关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延误治疗往往的后果比较严重,也是激发医患矛盾的重要原因之一。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必须严格遵守科学规律和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以及诊疗护理规范和常规,因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医院延误治
本文讨论了医院延误治疗时间给患者造成损害的责任问题。根据法律规定,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应当遵守相关规定,对因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需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