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合同条款是招标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引用主管部门发布的通用合同示范文本内容外,合同主要条款往往还结合实际对通用条款进行细化与补充设置专用条款。然而,这种设置专用条款的不对等导致了合同主体责任权利关系的不平衡。
这种不对等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建设市场长期处于买方市场,竞争激烈,施工单位合同法律意识淡薄。同时,我国的建设工程合同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施工单位的合同管理意识不强,投标策略不当等也是导致不对等的原因。
建设工程合同担保包括业主方提供的工程款支付担保和承包方提供的合同履约担保、工程预付款担保、工程质量保证担保等。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合同担保方面存在不对等的问题。
通常情况下,建设工程合同的担保主要由承包方提供,而业主方很少提供担保,甚至有的业主要求以现金方式提交合同履约保证金,变相占用承包方资金。
合同违约条款的设置旨在约束合同主体行为,督促合同主体按合同约定完成合同标的物建设,并对违约行为进行追责。然而,在我国的合同违约条款中,往往对承包方的约束多,对建设单位的约束少甚至没有约束。
例如,在工期、质量、进度、安全方面,施工单位违约要承担违约责任,但对业主不按时提供场地、不及时支付工程款、不及时办理验收等方面的违约责任约定较少或根本没有约定。这种罚多奖少的合同模式势必造成合同的不对等。
合同中的时间条款约定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通用条款中已明确的时间,另一种是由合同双方通过协商确定的时间。然而,不详细约定时间条款是引起合同不对等的主要原因之一。
例如,某合同结算条款约定“工程结算经审计审核结束后,方可办理结算手续”,但并没有约定由谁进行审计、何时开始审计、审计结果如何确认以及何时确认等。这导致业主对工程结算反复审核,审而不定,长时间拖欠工程款。
合同用语的规范与准确性对于明确合同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至关重要。合同主体需要清楚自己的责任和义务,而合同用语不规范、事项约定模糊或没有约定则会导致合同主体不知所措。
例如,工程施工措施费属于竞争性费用,施工合同对其调整办法约定应详细。然而,在合同谈判中,人们往往忽视这一点,导致措施费纠纷成为工程结算中常见的问题。
合同的计价方式应与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相适应。如果项目前期准备充足,施工图纸完整,工期要求短,适宜采用总价合同。而如果前期准备不充分,图纸边设计边施工,应采用成本加酬金合同。只有在合同计价方式设置合理的基础上,合同主体的权利义务关系才能平衡稳定,合作共赢。
然而,为了管理方便和减少风险,业主方一般采用总价合同,并在招标阶段设置陷阱。施工方为了中标,常常忽视变更索赔的可能性,但合同总价已确定,变更的可能性很小。
以上所述的不对等问题对于建设工程合同的履行产生了重要影响。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有必要完善建设工程合同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合同管理意识,确保合同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平等和合理。
验资证明内容不真实所引起的法律责任和后果由谁承担的问题,并详细阐述了相关的法律规定。文章还介绍了如何出具合格的验资报告以及办理验资报告的流程,包括委托手续和文件提交等。在法律责任方面,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如果违反法律规定,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包
工程承包方式不合法应该如何处理的问题。指出应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并介绍了工程总承包模式的优势和管理控制。工程总承包包括设计—施工总承包等方式,能降低工程造价和提高效率。如承包方式违法,业主可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承包方承担法律责任并赔偿损失。
工程承包合同无效时发包人的连带责任问题。文章提出了处理工程承包合同纠纷的四种方法:当事人自行协商、第三人居中调解、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和向人民法院起诉。其中仲裁和诉讼具有相同的法律效力,当事人只能选择其中一种途径解决纠纷。
违法转包的概念和分类,其中违法转包包括建筑商非法转包。承包人在承包工程后将工程建设任务转让给第三人,且转让人退出承包关系,是违法行为。法律对转包行为严格禁止,因为这容易导致工程质量低下和市场混乱。文章还引述了相关法律依据,如《合同法》和《建筑法》的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