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合同条款是招标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引用主管部门发布的通用合同示范文本内容外,合同主要条款往往还结合实际对通用条款进行细化与补充设置专用条款。然而,这种设置专用条款的不对等导致了合同主体责任权利关系的不平衡。
这种不对等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建设市场长期处于买方市场,竞争激烈,施工单位合同法律意识淡薄。同时,我国的建设工程合同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施工单位的合同管理意识不强,投标策略不当等也是导致不对等的原因。
建设工程合同担保包括业主方提供的工程款支付担保和承包方提供的合同履约担保、工程预付款担保、工程质量保证担保等。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合同担保方面存在不对等的问题。
通常情况下,建设工程合同的担保主要由承包方提供,而业主方很少提供担保,甚至有的业主要求以现金方式提交合同履约保证金,变相占用承包方资金。
合同违约条款的设置旨在约束合同主体行为,督促合同主体按合同约定完成合同标的物建设,并对违约行为进行追责。然而,在我国的合同违约条款中,往往对承包方的约束多,对建设单位的约束少甚至没有约束。
例如,在工期、质量、进度、安全方面,施工单位违约要承担违约责任,但对业主不按时提供场地、不及时支付工程款、不及时办理验收等方面的违约责任约定较少或根本没有约定。这种罚多奖少的合同模式势必造成合同的不对等。
合同中的时间条款约定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通用条款中已明确的时间,另一种是由合同双方通过协商确定的时间。然而,不详细约定时间条款是引起合同不对等的主要原因之一。
例如,某合同结算条款约定“工程结算经审计审核结束后,方可办理结算手续”,但并没有约定由谁进行审计、何时开始审计、审计结果如何确认以及何时确认等。这导致业主对工程结算反复审核,审而不定,长时间拖欠工程款。
合同用语的规范与准确性对于明确合同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至关重要。合同主体需要清楚自己的责任和义务,而合同用语不规范、事项约定模糊或没有约定则会导致合同主体不知所措。
例如,工程施工措施费属于竞争性费用,施工合同对其调整办法约定应详细。然而,在合同谈判中,人们往往忽视这一点,导致措施费纠纷成为工程结算中常见的问题。
合同的计价方式应与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相适应。如果项目前期准备充足,施工图纸完整,工期要求短,适宜采用总价合同。而如果前期准备不充分,图纸边设计边施工,应采用成本加酬金合同。只有在合同计价方式设置合理的基础上,合同主体的权利义务关系才能平衡稳定,合作共赢。
然而,为了管理方便和减少风险,业主方一般采用总价合同,并在招标阶段设置陷阱。施工方为了中标,常常忽视变更索赔的可能性,但合同总价已确定,变更的可能性很小。
以上所述的不对等问题对于建设工程合同的履行产生了重要影响。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有必要完善建设工程合同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合同管理意识,确保合同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平等和合理。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相关内容,包括工程概况、承包范围、合同工期、质量标准、合同价款等。承包人需按设计预算单价结算,并负责采购、运输、保管、使用所有永久和临时工程的建筑材料。此外,合同还涉及工程预付款和进度工程款的支付问题。
监理合同的构成要素及相关法律知识。监理合同包括监理投标书、监理委托合同标准条件、监理委托合同专用条件等要素。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筑工程监理制度是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的制度,监理单位需有相应资质,代表建设单位监督承包单位,并保证独立性。工程监
建设工程合同无效的情况及连带责任种类。《解释》明确指出了四种无效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情况,包括承包人无资质或超越资质等级、实际施工人借用有资质企业名义、建设工程未招标或中标无效、承包人非法转包、违法分包等。除此之外,还有其他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
起诉工程承包合同相关诉讼所需的基本证据,包括承包方和发包方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用以证明诉讼主体资格;建设工程合同等文件作为提出支付工程款诉讼的事实依据;以及法院有权主管或管辖的证据。法院在受理此类案件时,应确保以上证据齐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