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海关、税务、国安等行政机关拥有强制执行权,但其范围因法律而异。行政处罚的执行是实现行政处罚的必要手段,具有重要作用。为了发挥执行作用,必须有拥有法定权限的执行主体,即行政强制执行机关。各国对授权哪些机关行使执行权的规定存在差异。大陆法系国家规定作出行政决定的行政机关拥有对决定的执行权,而英美法系国家规定行政决定的执行权应由司法机关行使。我国法律尚未统一规定,在行政处罚决定难以执行时,一些法律规定行政机关向法院申请执行,还有一些法律规定由行政机关自行执行。
为了规范行政处罚的执行,行政处罚法确定了我国行政处罚强制执行机关以人民法院为主体,行政机关的强制执行权必须有法律规定。行政处罚法规定,当事人逾期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时,行政机关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对未缴纳罚款的,每日按罚款数额的3%加以罚款;(2)根据法律规定,将罚款、扣押的财物拍卖或将冻结的存款划拨抵缴罚款;(3)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这明确表明人民法院在行政处罚的执行中处于主导地位,行政机关的行政强制执行权是有限的,除了加处罚款的强制执行权外,其他查封、扣押、冻结划拨等强制执行权必须有法律规定。根据目前法律规定,只有公安、海关、税务三个行政部门拥有查封、扣押、冻结划拨等行政强制执行权。
在行政处罚或行政强制措施中,法律规定只有公安机关可以限制人身自由,其他情况没有明确规定。也就是说,行政机关对于以下措施,可以作几项或全部,但对于某些种类没有强制执行权的行政机关,只能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参考法律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
行政处罚的执行及行政强制执行权的有关内容。行政机关在行使强制执行权时需遵守法律规定,其范围因法律而异。我国以人民法院为主体的强制执行机关规定了行政机关的强制执行权限。当行政处罚决定难以执行时,需申请法院执行或自行执行。此外,只有公安机关可限制人身自由
我国行政强制法中关于扣押与扣留的规定。行政强制措施包括限制公民人身自由、查封场所、设施或财物、扣押财物等类型。行政强制措施必须由法律设定,其他规范性文件不得设定。因此,扣押和扣留属于行政强制措施的一种类型,且必须在法律明确规定的范围内采取。
行政处罚是指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主体为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依法对行政相对人违反行政法律法规而尚未构成犯罪的行政行为所实施的法律制裁。人民法院行政强制执行的程序有哪些呢?人民法院作出强制执行决定后,应向当事人发出
公安、海关、税务、国安等很多行政机关都有强制执行权,只是强制执行的范围不同。为了规范行政处罚的执行,行政处罚法确定了我国行政处罚强制执行机关是以人民法院为主体的体制,行政机关的强制执行权要有法律规定。也就是说,对于以下措施,行政机关有权作几项或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