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婚姻家庭 > 结婚 > 婚前婚后协议 > 婚后协议书范文

婚后协议书范文

时间:2025-07-27 浏览:6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418769
很多时候,在结婚之后,为了减少之后夫妻之间,家庭之间所产生的一些矛盾纠纷,婚后夫妻都会在各自可以接受的情况下拟定一份婚后协议,以保证自己的婚后生活。但是婚后协议要怎样才具备法律效力呢?以下就是手心律师网小编为您带来有关于“婚后协议书怎么写”的相关知识。

一、婚姻关系

男方:,出生:年月日,民族:,身份证号:

女方:,出生:年月日,民族:,身份证号:

男女双方于年月日经市区(县)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注册登记,成为合法夫妻。双方婚后感情尚好,并于年月日生育一儿子/女儿,取名。然而,由于男方/女方与第三者同居并发生不正当关系的过错行为,导致婚姻关系受到破坏。为了挽救和睦家庭,男方/女方为表示悔改,经过友好协商一致,达成如下协议:

二、财产管理

1. 双方应相互忠实、尊重、帮助,维护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关系。

2. 男女双方应如实通报各自的收入情况,并定期将各自收入的%集中存放于共同的账户,用于共同生活开支。其余收入视为个人财产,与对方无关。

3. 处置超过万元价值以上的财物时,必须经配偶另一方同意。房产、机动车、电器等贵重财产,一方处置时必须经过配偶另一方书面同意,否则视为一方未经共有人同意擅自处分夫妻共同财产,由此应向另一方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三、债务约定

1. 如有需要用共有资金出借数额达万元的钱给予他人,应经双方协商一致并共同签名同意,属共同债权。

2. 如需要向他人借钱用于家庭共同生活,应由双方一起签名,视为夫妻共同债务,双方共同偿还。男女双方未经对方签名而各自产生的债务,视为个人债务。对外借债时必须向债权人明示夫妻间的财产约定,该债务系一方个人债务,应由借债人自行偿还。

四、悔改承诺

男方/女方承诺今后要用实际行动表示悔改,尽量争取更多的时间陪伴家人,不再做任何有伤害家人的事情。

五、离婚处理

如果男方/女方今后再有过错(包括但不限于婚外情、与他人同居、重婚、家庭暴力、遗弃、虐待等行为),造成夫妻感情破裂而离婚的(包括协议离婚、男方或女方向法院提起离婚),夫妻财产分割及儿子/女儿的抚养等按以下约定处理:

1. 婚生儿子/女儿随女方/男方直接抚养生活,不直接抚养的一方每月给儿子/女儿抚养费元,直到儿子/女儿年满十八岁止(如十八岁未毕业的顺延至毕业时止)。不直接抚养的一方每月有天的探望权定在每月的第周周末。

2. 男方/女方(注:过错方)只能享有并带走夫妻共有财产总价值%的价值,其余夫妻共有财产的所有权(包括房产、债权及其他大件物品)归另一方所有。

3. 男方/女方(注:过错方)在离婚生效之日起月内,一次性赔偿另一方人民币万元。

六、遵守协议

签订本协议的目的是为了男女双方和睦相处,互敬互爱,衷心希望双方能白头偕老。双方必须遵守本协议约定的内容,如有违反则自愿按协议约定内容执行。

七、生效与签署

本协议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自签字之日起生效。

男方(签名)

女方(签名)

**年**月**日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婚后协议书范文

    男女双方在婚姻关系出现第三者问题时的协议书内容。协议涉及财产管理、债务约定、悔改承诺以及离婚处理等内容。双方为了挽救和睦家庭,经过协商一致,签订此协议。如果日后男方或女方再有任何过错,将会按照协议内容进行财产分割和赔偿。本协议旨在促进男女双方和睦相处

  • 和朋友一起购房的协议书范文

    甲乙双方共同购买位于上海市的房产的相关事宜,包括出资金额、产权比例、物业考察、购置法律文件签署、款项支付等。双方各享有50%的产权和收益,共同行使物权,同时约定了物业出卖时的盈利或亏损分配方式。

  • 婚后怎么写财产公证协议书模板

    婚后财产公证协议书模板的写法,包括公证范围、财产归属、债务承担和协议生效等内容。文章提供了模板和范文供参考,并建议在签订协议前咨询专业律师,以确保协议的合法性和有效性。婚后财产公证协议书可以明确双方婚后财产的归属和处理,避免可能的纠纷。

  • 婚内财产协议书范文

    如无明示则发生的结果由经手一方债款人自己担任,另一方不承当任何责任。婚内产业协议书不得违反法律法规,是两边实在意思表明,应为合法有效。最好是去做婚内产业协议公证。

  • 房屋拆迁赔偿协议书政府范本
  • 医疗事故调解协议书范文
  • 交通事故赔偿协议书范文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