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刑法法律法规 > 刑法法则 > 散播谣言的法律责任

散播谣言的法律责任

时间:2025-09-13 浏览:7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418919
在现实生活中虚构、捏造事实制造、传播谣言的行为是比较多的,谣言对社会的危害性是比较大的,可能会造成社会秩序混乱、引发群体性事件等,那么散播谣言转发几条属于违法?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的解答,希望以下的知识对读者有所帮助。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的规定,散播谣言的行为都属于违法行为,将受到治安处罚。根据情节的严重程度,这种行为可能构成犯罪。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的规定,以下行为之一将受到五日以上十日以下的拘留,并可能处以五百元以下的罚款;情节较轻的,将受到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的处罚:

  1. 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
  2. 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物质或者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
  3. 扬言实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

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根据《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的规定,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具备以下情形之一,将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

  1. 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以上;
  2. 造成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精神失常、自残、自杀等严重后果;
  3. 二年内曾因诽谤受过行政处罚,又诽谤他人;
  4. 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利用信息网络辱骂、恐吓他人的法律责任

根据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第一款第(二)项的规定,利用信息网络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破坏社会秩序的行为将被定为寻衅滋事罪,并受到相应的刑罚。

编造虚假信息的法律责任

根据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第一款第(四)项的规定,编造虚假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虚假信息,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他人在信息网络上散布,起哄闹事,造成公共秩序严重混乱的行为将被定为寻衅滋事罪,并受到相应的刑罚。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散播谣言的法律责任

    散播谣言的法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散播谣言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属于违法行为,将受到治安处罚,严重时可能构成犯罪。此外,利用信息网络诽谤、辱骂、恐吓他人和编造虚假信息等行为也将受到法律制裁。

  • 食品经营场所放置老鼠药并导致安全事故的法律责任

    食品经营场所放置老鼠药并导致安全事故的法律责任问题。投放危险物质罪属于故意犯罪,涉及投放老鼠药的行为应当遵循主客观相统一的原则进行法律判断。此外,还讨论了投放老鼠药应注意的事项和相关的法律条款。

  • 胁从犯的认定标准和特征

    胁从犯的认定标准和特征。胁从犯是在共同犯罪中被胁迫参加的人,主观上并不愿意或不完全愿意参与,客观行为表现较消极。其本质特征在于违背自身意志参加犯罪,受到精神强制。但不适用于身体失去意志自由、被诱骗参加或被胁迫后主动积极实施犯罪的情况。法律责任根据其犯

  • 故意伤害罪与过失致人重伤罪的区别

    故意伤害罪与过失致人重伤罪的区别,以及相关的法律规定和赔偿标准。两者区别在于犯罪的主观意图,前者是故意造成他人伤害,后者是过失导致他人重伤。犯罪人承担的法律责任也不同。此外,还介绍了故意伤害罪的赔偿项目和计算方式,包括医药费、护理费、误工费、营养费、

  • 通缉的条件及通缉令发布的机关、范围
  • 仓管盗窃与职务侵占的区别
  • 帮助犯罪嫌疑人转移犯罪工具的法律责任
刑法法律法规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