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婚姻家庭 > 离婚 > 离婚证据 > 婚外情取证要注意哪些事项

婚外情取证要注意哪些事项

时间:2024-02-21 浏览:35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41928
婚外情案件中,取证是一个让很多当事人为难的问题。一般情况下,要取得“捉奸在床”的证据几乎不可能。所以,就要尽可能多地搜集间接证据,如查看电话通话记录、短信内容、往来书信等,最好能拍摄取得影像资料。如果配偶与情人在外面购房或租房同居,当事人可以注意搜集房产公司买房合同或租房地物业公司有关两人租房、交物业费、水电费等有关证据。还有,如住宿宾馆的票据、视听资料、证人证言、公安机关的证明等。能形成一个严密的证据锁链,对打赢官司至关重要。

自家取证被法院采信可能大

婚外情取证的合法性

在婚外情取证的过程中,当事人在自家床上拍到配偶与第三者有不正当关系的照片,被法院采信的可能性较大。根据法律规定,当事人在自己的住所内发现配偶与第三者的亲密行为,并非构成刑事责任,因为这并不属于私闯他人住宅的行为。然而,当事人在取得这些照片后,不应在公众中传播,也不应对第三者进行人身侮辱,否则将侵犯第三者的名誉权。

异地“捉奸”可求助“110”

合法取证的建议

当事人为了掌握配偶与第三者同居的证据,不应擅自闯入他人住宅进行取证。这种方式是非法的,并可能引发私闯民宅的侵权问题。当事人遇到这种情况时,最好的办法是拨打“110”报警,由执行公务的公安人员进入住宅,然后进行询问笔录,以证实配偶与第三者的同居事实。这样的证据法庭一般会采纳。

公共场所取证可被法院采纳

公共场所取证的适用性

当事人在公园、电影院等公共场所取证,一般不会侵犯他人隐私,被法院采纳的可能性也较大。然而,在公共场所拍摄的照片往往只能从一个侧面证实配偶与第三者有不正当的异性关系,而不能说明他们是否有重婚或长期稳定同居的行为。

重婚罪难认定“夫妻名义”取证难

重婚罪的要件

重婚罪要求双方以夫妻名义同居,并且必须有外在的表象特征,例如以夫妻名义申报户口、购买或租赁住房、举行婚礼等。只要不以夫妻名义对外,就不构成重婚罪。具体来说,如果一个丈夫与第三者领取了结婚证,这就是确凿的证据;如果他与第三者居住在一起,并以夫妻名义介绍身份、旅游聚会,邻居和亲友的证言也具有很大的效力;如果男方与第三者生育子女,医院的记录显示男方是父亲,这也是重要的证据。然而,如果这些记录仅根据女方的陈述,或者根本没有任何与男方的联系,那么单独生育子女的证据就显得不足以支持重婚罪的认定。

取证难导致重婚案件成功率低

重婚案件的处理难度

由于取证的困难,当事人自诉、举证的重婚案件成功率很低。在现实生活中,取证难度很高,例如业余侦探花费了四年的时间,走街串巷、上山下乡,最终查清了丈夫包二奶、生子入户的事实。然而,她费尽心机取得的证据在离婚诉讼中的作用并不大。物业公司为了维护业主的隐私,守口如瓶,邻居也不愿意插手。因此,近年来北京法院系统处理的重婚案件非常少。

捉奸在床难证同居关系

捉奸取证的局限性

当夫妻因一方发生婚外情而离婚时,另一方通常会想方设法取得对方不忠的证据,以在离婚时获得心理慰藉和财产分割权益的最大化。然而,在目前的法律规定和审判案例中,即使有捉奸在床的直接证据,也不能必然得到法院对精神损害赔偿的支持。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发表出轨视频是否构成侵犯隐私权行为

    发表出轨视频是否构成侵犯隐私权行为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个人隐私权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侵犯他人的隐私权。如果以偷录、偷拍等方式获取出轨视频,并公开传播,就涉嫌侵犯隐私权。因此,在采集涉及个

  • 婚外情证据的种类和特点

    婚外情证据的种类和特点。书面材料、照片、视听资料、手机短信和通讯软件聊天记录等都是常见的婚外情证据。这些证据具有隐秘性高、主观性强和证据零散等特点,取证难度大且数量需求大,成本较高。在离婚诉讼中,应尽可能收集更多证据,以形成完整的证据链条。

  • 无过错方的权利要求损害赔偿

    无过错方在特定情况下有权要求损害赔偿的问题,需提交对方过错的证据。证据采集至关重要,因证据常具隐蔽性。无过错方应收集婚姻外遇的离婚证据,包括固定易失证据、文字证据、视听证据和现场证据等。采集现场证据时,需特别注意尊重第三方个人隐私权,避免侵犯其权益。

  • 离婚官司中的证据种类

    离婚官司中的证据种类及其特点。书证包括结婚证等,应注意与其他证据结合形成证据链;物证具有客观真实性但数量较少;视听资料如手机录音等越来越被采用,但取证时间和手段有一定限制,必须合法;证人证言多来源于当事人亲朋好友,证明力较低。

  • 刑事附带民事案件起诉前的注意事项
  • 一、证明当事人主体资格的证据
  • 无过错方在财产分割中的先机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