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合同法的规定,李某与聂某作为具有相应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通过平等协商、自愿、有偿的情况下,达成了互换承包地的口头协议。双方的意愿没有被违背,且互换的土地没有改变所有权性质和农业用途,互换的期限也没有超过承包期的剩余期限。聂某作为受让方拥有农业经营能力,因此可以认定李某与聂某的互换土地承包经营符合合同法的相关规定。
根据农村土地承包法的规定,通过家庭承包取得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或者其他方式流转。李某与聂某通过协议互换土地承包经营权,是农村土地承包法允许的流转方式之一。互换是指在承包方之间为方便耕作或者各自需要,对属于同一集体经济组织的承包地块进行交换,并同时交换相应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根据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管理办法的规定,承包期内,承包方采取转包、出租、入股方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不需要办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的变更。而采取转让、互换方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当事人可以要求办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的变更登记。
为了保证农村土地流转的合法有序,农村土地承包法赋予了村委会对土地流转的监督权利。根据该法的规定,土地承包经营权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或者其他方式流转时,当事人双方应当签订书面合同。如果采取转让方式流转,需要经发包方同意;而采取转包、出租、互换或者其他方式流转时,需要报发包方备案。虽然李某与聂某的土地流转没有经过村委会备案,但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的规定,承包方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或者其他方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包方仅以该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未报备案为由,请求确认合同无效的,不予支持。因此,村委会以土地经营权流转未经备案为由否定其效力是没有法律依据的。
原告郑某兴和被告耿某善在城口县同一乡村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互换引发的纠纷。最初双方为了退耕还林地连片而达成了口头互换协议。然而,被告后来反悔并阻止原告耕种互换后的土地。经过法院审理,确认了双方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互换协议的有效性,并判决被告停止侵害。文章还
李某与聂某互换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法律分析。根据合同法和农村土地承包法的规定,双方通过平等协商达成的互换协议有效,且互换土地耕种可视为交换土地承包经营权。虽然未经过村委会备案,但承包经营权流转未经备案不必然导致合同无效。
土地互换后土地补偿款的归属问题。在双方完成互换登记或备案行为后,补偿款应归属于互换后的土地承包人。文章详细阐述了民事法律行为的条件和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互换方式。此外,还介绍了互换的性质和效力以及土地补偿费用的分配原则。
农村耕地互换合法性相关问题。根据《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同一集体经济组织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互换,且只要双方同意且不损害他人利益即为有效。互换未备案不影响合同效力,备案仅为公示。互换后用途需符合法律,若仍用于农业目的则合同有效。互换合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