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裁代理人是根据法律规定或当事人、法定代理人的授权委托,在被代理人的名义下代表一方当事人进行仲裁活动,以维护被代理人的合法权益。
仲裁代理人具有以下法律特征:
仲裁代理人只能以被代理的当事人的名义参与仲裁活动,不能以自己的名义参与。
仲裁代理人必须在代理权限范围内进行仲裁活动。
仲裁代理人参与仲裁活动的目的是为了维护被代理人的权益,与纠纷本身无利害关系。
仲裁代理人不能在同一仲裁案件中同时代理双方当事人。
仲裁代理人包括法定仲裁代理人和委托仲裁代理人。
法定仲裁代理人是根据法律规定行使代理权的人,即仲裁当事人的监护人。
委托仲裁代理人是基于当事人、法定代理人、法定代表人的授权委托,在授权范围内代表当事人进行仲裁活动。
委托仲裁代理人的范围较广,仲裁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可以自由选择适当的人作为仲裁代理人,代表当事人参与仲裁程序。
根据我国仲裁法第29条规定,当事人、法定代理人可以委托律师和其他代理人进行仲裁活动,但必须向仲裁委员会提交授权委托书。
授权委托书应明确载明委托事项和权限。
如果授权委托书中授权仲裁代理人进行一般代理,代理权限包括申请仲裁、进行答辩、申请回避、调查证据、参加仲裁开庭并进行陈述和辩论等。
如果委托代理人代为承认、放弃、变更仲裁请求,进行和解,提出反请求,应当获得被代理人的特别授权。
如果代理权限发生变更或解除,委托人应书面告知仲裁委员会或仲裁庭,并由仲裁委员会或仲裁庭通知对方当事人。
电话录音作为视听资料证据在民事案件中的法律规定。在合法手段取得且不侵犯他人隐私的情况下,电话录音可以作为有效证据使用。根据相关规定,合法获取的电话录音内容若与案件相关并能证明事实,法院会确认其证明力。但当事人需注意合法获取手段,并准备应对对方可能的异
仲裁代理人的定义、法律特征、类型以及权限。仲裁代理人是根据法律规定或当事人授权委托,代表一方当事人进行仲裁活动,以维护被代理人的合法权益。其代理性质、代理权限、维护被代理人权益和不能作双方代理人的法律特征突出。另外,文章还介绍了法定仲裁代理人和委托仲
仲裁的基本原则,包括自愿原则、仲裁独立原则以及根据事实、符合法律规定、公平合理解决纠纷的原则。其中,自愿原则是仲裁制度存在与发展的基石,仲裁独立原则保障了仲裁的公正性和权威性,而根据事实、符合法律规定、公平合理解决纠纷的原则是公正处理民事经济纠纷的根
或裁或审制度以及一裁终局制度的相关内容。前者尊重当事人选择争议解决途径的权利,仲裁协议排除法院管辖权,但特定情况下法院仍有权审理案件。后者则规定仲裁裁决一经作出即产生法律效力,不可再向法院起诉或复议,但符合法律规定的撤销情形时可申请审查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