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并购战略提出的要求,制定并购目标企业的搜寻标准,并编制并购目标搜寻计划书。可选择的基本指标包括行业、规模和财务指标等,还可考虑地理位置的限制。按照标准,通过特定渠道搜集符合标准的目标企业。
并购方通过各种途径和渠道识别出一批“候选”目标企业(一般不超过五个)。为了进一步评判和筛选,应搜集每个目标企业相关的生产经营、行业等信息,并对这些目标企业进行评价和对比。收集的信息至少包括目标企业的区位环境因素、产业环境信息、经营能力信息、财务信息、股权因素和经营管理层信息。
目标企业的选择标准应基于企业战略性资源和知识的互补与兼容。互补体现在通过并购补充和强化企业现有的核心能力;兼容体现在通过并购融合、强化和扩张并购双方拥有的资源和知识。
深入评估公司能力(有必要再进行专项调研),按照事先确定的目标企业评级标准,通过层层筛选、评价以及进行潜在协同效应分析(如经济协同、管理协同和财务协同等),最终确定目标企业。
并购的目的是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协同效应,没有协同效应,就无法创造并购的价值。与并购方企业没有协同效应的目标企业不是理想的并购目标对象。在选择目标企业时,要确保目标企业与并购方企业产生最大化的协同效应,其中重要的协同之处包括财务协同、成本协同、市场协同和品牌协同等。
并购只是一个为更好实现企业战略的战术工具,并购的目标企业选择也要围绕企业的最高战略展开。从并购方企业战略的高度来审核目标对象,可以从根本上保证目标企业的战略匹配。
并购整合的顺不顺利应该从并购目标企业选择开始抓起,不能等到并购协议签订后才筹划整合阶段的工作。在选择并购目标企业时,要考虑一个针对目标企业的整合策略。如果一个企业很容易并购,但是不容易被消化整合,那这个企业就不是合适的并购目标企业。重点考察目标企业的人力资源,尤其是高管团队,以及对方企业的文化理念是否与并购方企业相近或相容,有时还要考虑对方企业的市场客户和战略伙伴的态度。
公司合并后债务的承担问题。依据我国公司法规定,合并后存续的公司或新设的公司需要承继合并各方的债权、债务。合并过程中需签订合并协议、编制资产负债表等,并在规定时间内通知债权人并进行公告。债权人可要求公司清偿债务或提供担保。
公司股权变更登记的程序和所需资料。当事人需前往工商局领取申请表并填写公司变更表格,同时准备相关证件和资料前往工商局、质量技术监督局和税务局办理变更登记。股权变更所需资料包括公司变更登记申请表、公司章程修正案等。具体申报资料包括公司法定代表人签署的申请
公司解散的相关法律规定。股东大会的决议需经过出席会议的股东三分之二以上表决权通过方为有效。在公司合并、分立、解散等情况下,需依法办理登记事项变更手续。保护公司和股东的合法权益,确保公司决策合法性。
非上市公众公司的监管指引,特别是对于股东人数超过200人的未上市股份有限公司申请行政许可的审核标准。内容包括合规性要求、股权清晰、经营规范、公司治理与信息披露制度等方面。同时,详细阐述了申请文件的要求,包括企业法人营业执照、专项说明、批准文件等。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