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诈骗罪和职务侵占罪都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侵犯财产所有权的行为。然而,这两种犯罪有着明显的区别,因此可以认为它们并不存在共同犯罪。下面是它们的主要区别:
职务侵占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必须是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人员;而诈骗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
职务侵占罪的对象是本公司或企业的财物,这些财物实际上已被行为人所掌握;而诈骗罪的对象是他人的财物,行为人并不实际控制这些财物。
职务侵占罪是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占本单位的财物;而诈骗罪是通过虚构事实或隐瞒事实真相的方法来骗取他人的财物。
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的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可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可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此外,根据其他法律的规定,也可依照相应规定进行处罚。
根据《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的规定,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可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数额巨大的,可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可并处没收财产。
对于从事公务的国有公司、企业或其他国有单位的人员以及被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从事公务的国有公司、企业或其他国有单位的人员,如果有职务侵占罪的行为,将根据《刑法》第三百八十二条和第三百八十三条的规定进行定罪处罚。
抽逃出资罪的认定要素,主要涉及到本罪与虚报注册资本罪、诈骗罪、职务侵占罪以及挪用资金罪的界限。文章详细阐述了这四个方面的区别与联系,并给出了抽逃出资罪的量刑标准。
诈骗罪与职务侵占罪的区别。两者都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侵犯财产所有权的行为,但存在明显差异。职务侵占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犯罪对象是本单位财物;而诈骗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犯罪对象是他人的财物。此外,两者的犯罪行为和法律规定也有所不同。
个体户是否适用职务侵占罪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相关规定,个体户的财产被侵占通常不构成职务侵占罪,而是构成一般的侵占行为,应按照侵占罪的规定追究责任。文章还详细解释了侵占罪与职务侵占罪的区别。
挂靠行为是否构成职务侵占罪,并介绍了我国《刑法》关于职务侵占罪的相关规定。如果单位人员允许他人挂靠并将单位财产据为己有且数额较大,可能构成职务侵占罪。文章还介绍了职务侵占罪与其他财产犯罪的区别,如侵占罪、挪用资金罪和挪用特定款物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