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判长、审判员:

时间:2025-09-14 浏览:8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420772
律师如何书写代理词

我接受原告刘xx的委托作为其委托代理人参与本案诉讼,庭审前我们认真核实相关证据、查找法律根据,通过今天的法庭调查,对本案的事实有了清楚了解,现结合事实和法律发表如下代理意见:

一、本案被告从原告处借款的事实十分清楚

2000年4月17日xx县公安局工作人员对被告进行询问时,被告明确回答“通过我给梁xx两万元钱,这钱不是我的,是俺单位刘xx的,1997年他分两次给我”、“这钱是刘xx的”。两份证人证言也对此予以印证,各份证据之间形成有效链条,均证实这样的事实:1997年原告分两次借给被告20000元钱。此外,根据原被告共同确认,被告于2001年偿还3000元,下余17000元至今未还。

二、本案所涉借款与梁*松无关,双方之间属于合法的借贷关系

庭审中,虽然被告一再强调从原告处借款项后自己未用,而是交给闫xx,闫xx又交给梁xx,但根据原告的陈述及庭审的调查情况来看,作为原告的刘xx对款项借出后的去向并不明了,只是在后来的催要过程中才从被告处得知,因此该款项的去向与原告无关。另外,根据法律规定,原告作为出借人没有询问和得知款项去向及款项借出后如何使用的义务,原告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果被告从原告处借得款项后将该款项抛弃,那么是否原告也要对此负责呢答案是不言而喻的!因此,被告与梁xx之间合法或者非法关系与原告无关,其行为性质不影响原告与被告之间存在的合法借贷关系!被告妄图将自己的责任转嫁给原告,是不符合法律规定的!

三、本案不超过诉讼时效,原告的权利应当得到保护

款项借出后,原告一直未间断向被告催要,因此本案的诉讼时效一直处于不断中断之中,不存在超过诉讼时效的问题。退一万步讲,即使款项借出后,原告一直未催要。因为从原告处借款时,双方只约定原告需要用时被告返还,并没有确定具体的还款期限,因此该借贷合同属于未约定债务履行期限的法律行为,根据规定,未约定履行期限的法律行为,从债权人主张债权的次日起计算诉讼时效。本案中,原告因需用钱,遂于2001年底向被告主张权利,被告偿还原告3000元钱。从2001年开始起算,到原告起诉时止,未超过法定的2年诉讼时效。

因此,本案借款事实十分清楚,借贷关系合法有效,且未超过法定诉讼时效,因此被告应当承担偿还责任。

以上代理意见,请合议庭合议时予以充分考虑!

代理人:

年月日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第二审程序与第一审程序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

    第二审程序与第一审程序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两者紧密相关,第一审程序是第二审程序的前提。区别主要在于发生原因、适用的审判机关、审判对象和法律后果不同。同时,文章还介绍了第一审行政诉讼案件流程和行政诉讼第二审程序的具体内容。

  • 我国刑事诉讼中的审判公开原则

    我国刑事诉讼中的审判公开原则,涉及涉及国家秘密或个人隐私的案件除外;民事诉讼中的证据出示和保密原则,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证据应当保密;行政诉讼中的律师权利和保密原则以及审理公开原则,涉及国家秘密和个人隐私的材料需保密。对于不同案件类型,

  • 法院判决书的发布和生效时间

    法院判决书的发布和生效时间。判决书包括民事、刑事、行政和刑事附带民事判决书,除涉及国家机密、个人隐私等不宜公开的情况外,生效的判决书将在互联网上公布。一审判决书的生效时间因案件类型不同而有所区别,而二审判决书在送达时即刻生效。在上诉期间,如遇法定假日

  • 对滥用申请回避权的应对措施

    申请回避权在审判实践中的滥用问题。当事人滥用申请回避权主要表现在故意编造利害关系、向非承办人或合议庭部门提出申请、延迟申请回避和扩大回避范围等方面。针对滥用申请回避权的现象,不应只是简单地让承办人或合议庭主动退出,而应严格遵守法律规定和最高法院的相关

  • 审判阶段刑事附带民事被告人死亡了民事需另行起诉吗
  • 移送管辖和指定管辖
  • 法官庭审行为规范及相关要求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