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婚姻法》规定,女方在怀孕期间、分娩后一年内或中止妊娠六个月内,男方不得提出离婚。但如果女方提出离婚或者出现女方怀孕的孩子不是男方的情况,不受此限制。
《婚姻法》第三十四条规定的怀孕、分娩是指男方和女方双方行为而导致的情况,并不包括女方与他人发生性关系而导致的怀孕、分娩。如果女方与他人发生性行为导致怀孕、分娩,这是女方的严重过错,对男方感情造成了严重伤害。在这种情况下,剥夺男方提出离婚请求的权利既不人道,也容易导致矛盾激化,与法律保护妇女的初衷相违背。因此,男方应该有权利提起离婚诉讼。
如果女方在怀孕期间要求离婚,或者因女方与他人通奸导致怀孕,男方提出离婚的,男女双方可以相互协商,直到双方都自愿离婚并对财产分割无异议时,可以到当地民政局办理离婚登记手续,实现怀孕期间离婚的目的。以下是怀孕期间离婚的协议程序:
协议离婚必须双方亲自到一方户口所在地的婚姻登记管理机关申请,不得委托他人代理。申请时,各方应携带户口证明、居民身份证明、所在单位或村、居民委员会出具的介绍信、离婚协议书、结婚证等,以便登记管理机关查明当事人身份,确定管辖权。
婚姻登记管理机关在受理当事人的离婚登记申请后,应在一个月内进行审查。在审查过程中,应全面了解协议的内容,特别注意双方当事人请求离婚的真实意思表示,子女抚养、夫妻一方的生活困难帮助、财产分割及债务处理等事项是否合适。
婚姻登记管理机关审查后,对符合离婚条件的,应予登记,发给离婚证,注销结婚证。对于不符合法定条件的,应以书面形式说明不予登记的理由。夫妻关系从当事人领取离婚证时起解除。如果离婚的一方不按照离婚协议履行应尽义务,另一方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如果申请离婚的一方弄虚作假、骗取离婚登记,婚姻登记管理机关应当撤销离婚登记,并宣布解除婚姻关系无效,收回离婚证,并对当事人处以200元以下的罚款。如果当事人认为自己符合离婚条件,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如果对复议决定不服,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诉讼。
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缔结的子女抚养协议的效力问题。虽然相关法律法规未明确规定此类协议的效力,但由于婚姻关系未解除,这样的抚养权约定实际上没有意义。离婚诉讼中,法院不会根据此类协议作出判决,而只能将其作为证据考虑。即使达成协议,子女在必要时仍有权向父母提出
怀孕期间是否可以离婚的问题。在我国《婚姻法》规定中,女方怀孕期间,男方不得提出离婚,但女方提出离婚或孩子非男方的情况不受此限。如因女方与他人通奸导致怀孕,男方有权利提出离婚。怀孕期间的离婚程序包括申请协议离婚、审查、登记和撤销等步骤,男女双方需协商并
夫妻财产分割的法律规定。新婚姻法规定,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获得的财产属于共同所有,但婚前财产、因身体伤害获得的医疗费等属于个人财产。离婚时,夫妻财产可以通过协议处理,如无法达成协议,人民法院将根据财产情况以照顾子女和女方权益为原则进行判决。同时,允
夫妻离婚后因共同债务偿还发生纠纷的处理方式。首先,双方可以协商解决,参考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财产的约定来确定各自应承担的债务责任。如果协商无果,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由法院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和具体情况做出判决。这样的处理方式既尊重夫妻意愿,又保障双方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