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活动中,常常会出现合同主体缺乏合同资格和实际履行能力的风险,即以欺骗出卖人的方式,以皮包公司的名义与其订立合同,从而骗取出卖人的货物。这种情况主要出现在以法人及其他组织为一方当事人之间订立的合同。具体表现为:
订立合同的一方根本没有提供法人资格证明。
合同一方提供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为副本(未年检)或复印件,实际上是伪造的证明。
合同一方提供的正式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虽然存在,但实际上虚报了注册资本,没有实际的资金和履行能力。
合同一方虽然在订立合同时提供了正式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但由于其他原因,如已歇业或被吊销营业执照,导致其无效。
在签订合同债务时,经常会出现代理人以被代理人的名义签订合同的情况。在被代理人授权范围内,代理人所签订的合同权利和义务应由被代理人承担。然而,如果代理人超越了代理权限或代理权授权期限已届满而签订的合同未经被代理人追认,行为人将承担相应责任。根据《民法通则》的相关规定,这可能给合同另一方当事人造成损失。因此,在签订合同过程中,如果对方是加盖分公司、部门的印章或者是部门经理、业务人员等,需要明确的授权委托书。
在合同债务中,由于对业务不熟悉或谈判经验不足,常常会出现合同内容中的漏洞,其中常见的漏洞包括:
合同中没有明确约定产品的质量标准。
合同中没有明确约定履行合同的具体地点。
合同中没有明确约定付款的具体期限。
合同中没有明确约定违约责任的具体内容。
合同中没有明确约定付款的具体方式。
合同中没有明确约定履行合同的具体方式。
合同中没有明确约定计量产品的具体方法。
合同中没有明确约定产品检验的具体标准。
以上漏洞往往出现在合同主文内容缺少或约定不明确、使用的文字双方有争议等情况。
签订了一份内容齐备、详尽完善的合同并不意味着没有风险,在实际履行中可能会出现恶意履行的情况,常见的情况包括:
以产品质量差为借口,恶意拒绝支付货款。
产品存在质量问题,但故意不告知对方。
在多次交货时不通知对方。
对方履行不符合约定时,不及时采取措施避免或减少损失的发生。
出卖人工作人员以工作人员非本企业员工为由拒绝支付货款。
虚开支票是一种近年来增长较快的欺诈行为。主要形式包括开具不实面额的支票(即空头支票),当收票人将支票交给自己的开户行转账时,出票人的开户行会拒付支票,导致支付额无法兑现。还有一种形式是故意制造障碍使支票无法兑现,这种形式更具隐蔽性。例如,支票上的印鉴与出票人在银行预留的印鉴不同,支票的大小写不同,日期有误,连笔致使支票不能清晰辨认,有涂改等,都会导致支票被拒付。虚开支票方利用收票人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弄清支票真伪的特点,套取了货物,使对方处于十分不利的局面。
不同货物的运费计算标准,包括按货物毛重、体积、价值或件数等计算方式。班轮运费由基本运费和附加费组成,计算公式为运费 = 重量吨(或尺码吨) × 等级运费率 × (1 + 附加费率)。此外,货主和船公司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临时议定运费。
涉外经济合同成立的实质条件,包括合同当事人的身份信息、合同签订日期地点、合同类型和标准种类范围等,并强调了明确这些条件的重要性,以确保合同履行的准确性和解决争议的依据。同时,文章也探讨了如何降低涉外经济合同签订的风险,包括增强风险意识、审查辨别往来票
合同主体缺乏合同资格和实际履行能力所带来的风险,如皮包公司名义签订合同骗取货物的情况。同时,文章还讨论了超越代理权限签订合同、合同债务中的漏洞以及恶意履行合同债务等问题。在签订合同过程中,需要警惕对方提供的证明文件是否真实有效,明确代理人的权限,注意
企业资金不足所面临的法律问题。企业自身发展资金不足,投资或项目失败会导致债务纠纷;合同诈骗会导致资金损失且可能无法追回;合同不明确也会引起纠纷,实现债权的过程漫长且代价高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