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产重整申请撤销后,申请人不需要承担法律责任。破产重整是一项新引入的企业破产法制度,旨在针对可能或已经具备破产原因但仍具有维持价值和再生希望的企业进行业务上的重组和债务调整,以帮助债务人摆脱财务困境、恢复营业能力。
破产重整制度作为公司破产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多数市场经济国家得到采用。它的实施对于弥补破产和解、破产整顿制度的不足,防范大公司破产带来的社会问题,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重整是一种在企业无力偿债的情况下,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保护企业继续营业,实现债务调整和企业整理,使之摆脱困境、走向复兴的再建型债务清理制度。重整制度的性质在于将债务清偿法和企业法相结合,私权本位和社会本位相调和,程序法和实体法相融合,多种法律事实及法律效果相聚合。
重整制度兼有债务清偿法和企业法的性质。债务清偿法是指在债务人无力清偿到期债务的情况下,依法在债务人现有财产的范围内,实现多数债权人之间的公平分配和债务了结。企业法是指对陷入经济困境的企业进行从产权、资本结构到内部管理、经营战略等多方面的调整和变更,使之恢复生机。
重整制度将清理债务与拯救企业紧密结合在一起。一方面,它通过保留企业的营运价值,实现债权人权利的公平实现,使债权人得到比破产清算分配更为有利的清偿结果。另一方面,通过债务调整,消除破产原因,使企业摆脱经济困境,获得复兴的机会。因此,重整制度的首要任务是实现企业复兴。
正如美国学者安*森所指出的:“重整法涉及的是陷入财务困境的商事企业的复兴。这种企业在正常情况下为债务人即公司、合伙、个人或其他有资格依破产法申请救济的实体所拥有。”
重整制度的双重属性使其与破产清算制度和传统的和解制度有所区别。后者一般被认为属于债务清偿法的范畴。
企业申请破产重整的条件,包括企业法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等情况。文章还介绍了破产重整制度与其他破产制度的区别和联系,重点探讨了从破产清算程序向重整程序转换的条件,包括程序要件、实体要件和申请主体资格等方面。摘要旨在吸引读者兴趣,详
破产重整申请撤销后的法律责任问题,指出申请人不需要承担法律责任。破产重整旨在帮助陷入财务困境的企业恢复营业能力,重整制度兼具债务清偿法和企业法的双重属性,旨在实现企业的复兴。该制度的重要性在于防范大公司破产带来的社会问题,并详细阐述了重整制度的定义、
职工在企业破产重整程序中的权利。根据《破产法》规定,职工没有权力单方面终止企业的破产重整程序。但职工作为债务人的一方,可以与债权人一同提出重整申请,并在符合相关条件时,有权向法院申请重整。
股份公司重整程序的详细步骤,包括提出重整申请、法院对重整申请的受理以及重整计划的执行。债务人或债权人可向人民法院提出重整申请,经过审查后,符合法律规定的将进行重整并公告。在重整期间,债务人在管理人的监督下可自行管理财产和营业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