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的担保是指通过法律措施,保障债权人的债权得以实现,促使债务人履行其债务。债的担保包括人的担保、物的担保和金钱担保。
人的担保是指以一定民事主体的资信为他人的债务提供担保。保证人、连带债务人和保证的债务承担都属于人的担保。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第三人代为履行。
物的担保是指以特定财产作为债务履行的保障,使债权人对该财产享有优先受偿的权利。抵押权、质权和留置权是物的担保的方式。所有权保留也属于物的担保,它在分期付款买卖中确保出卖人获得全部价款。
金钱担保是指债务人在约定给付以外交付一定数额的金钱,使债权人对债务人产生心理压力,促使其积极履行债务。定金和押金是金钱担保的方式。
反担保是指在经济往来中,为了换取担保人提供保证、抵押或质押等担保方式,债务人或第三人向该担保人提供担保。这种新设的担保被称为反担保。
债的保全是为了确保债权人的债权得以清偿,法律赋予债权人对债务人或与之有关的第三人享有一定权利的保护措施。
债权人的代位权是指当债务人不行使其对第三人的到期债权而对债权人造成损害时,债权人可以向法院请求以自己的名义代位行使债务人的债权。债权人代位权的成立需要满足一定条件,包括债务人对第三人享有金钱债权且未行使该权利、债务人履行债务迟延以及债权人有保全债权的必要。
债权人的撤销权是指当债务人处分财产的行为有害于债权人利益时,债权人可以请求法院撤销债务人的行为。撤销权的行使需要满足客观上债务人实施了有害于债权的行为和主观上行为人有恶意的要件。撤销权应在一定期限内行使,否则该权利消灭。
根据《合同法》第八十条规定,债权人转让权利时应通知债务人。未经通知,转让对债务人不发生效力。债权转让的生效不需要债务人的同意,只需要债权人履行通知义务即可。
债权转让是指债权人通过协议将其债权全部或部分转让给第三人的行为。债权转让必须具备有效存在的债权、债权转让人与受让人的合意、可让与性和转让通知等条件。根据合同法的通知主义原则,即使通知存在瑕疵,只要债权债务事实客观存在且债权转让不损害债务人利益,转让行为应被认定为有效。
连带保证合同权利主张的方式,指出债权人可以向债务人和保证人主张权利。担保人履行担保责任有时间限制,债权人需在合同约定的担保期间或法定的六个月内要求担保人承担保证责任,否则将失去法律保护。同时,根据不同担保合同条款,担保责任的期限和条件也有所不同。
债权代位权的归属和行使条件。首先,债权人需要对债务人享有合法债权;其次,债务人须对第三人享有权利;第三,债务人必须怠于行使权利;第四,债务人已陷于迟延;最后,行使代位权有保全债权的必要。这些条件共同构成了债权代位权的行使条件。
中国合同法中的代位权制度,包括其法律依据、现状、最高法院的相关解释以及存在的争议和质疑。代位权对于完善债权保全体系、解决三角债问题有重要意义。然而,代位权财产分配问题存在缺陷,最高法院的规定受到一些学者的质疑。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法律规定
关于代位权纠纷代理词的撰写问题。文章指出涪陵二建不具备原告的主体资格,并阐述了本案不符合代位权诉讼的有关规定。其中,详细分析了代位权诉讼的基础是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到期债权,而本案中的到期债权尚未确定。此外,文章还指出原告起诉超过诉讼时效,应当驳回起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