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于2021年1月1日生效,《继承法》生效日期为2020年12月31日止,届时此条例被《民法典》所替换,相关的司法解释也会失效,《民法典》生效前的规定如下:
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在婚姻期间,夫妻双方或一方所继承或接受遗赠而取得的财产,属双方共同财产。例如,夫妻一方或双方所继承的其去世父母的遗产,以及结婚时一方或双方受赠的礼金、礼物等。然而,如果被继承人在遗嘱中明确指明某项遗产只归夫或妻一方所有,或赠与人在赠与合同中确定某项财产只赠给夫或妻一方,根据法律应当尊重被继承人和赠与人的意愿,夫妻一方继承的遗产和接受的赠与物不能作为夫妻双方的共同财产。
根据《婚姻法》第十七条的规定,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应归夫妻共同所有的财产范围包括:
(1)工资、奖金:指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一方或双方的工资、奖金收入及各种福利性政策性收入、补贴;
(2)生产、经营的收益:指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一方或双方从事生产、经营的收益;
(3)知识产权的收益:指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一方或双方拥有的知识产权的收益;
(4)继承或赠与所得的财产:指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一方或双方因继承遗产和接受赠与所得的财产。对于继承遗产的所得,指的是财产权利的取得,而不是对财产的实际占有。即使婚姻关系终止前并未实际占有,但只要继承发生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所继承的财产也是夫妻共同财产,但除非符合本法第十八条第三项规定的情况;
(5)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
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二条的规定,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下列财产归夫妻的共同财产,包括:
(1)工资、奖金、劳务报酬;
(2)生产、经营、投资的收益;
(3)知识产权的收益;
(4)继承或者受赠的财产,但根据本法第一千零六十三条第三项规定的情况除外;
(5)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
夫妻对共同财产享有平等的处理权。
不履行赡养义务是否影响继承权的问题。从道德层面来看,不履行赡养义务应受谴责,但在法律层面上,并不一定会导致失去继承权。我国法律规定,赡养人不得以放弃继承权等原因拒绝履行赡养义务,否则需支付赡养费和违约金,并可能面临诉讼。赡养扶助内容包括提供生活用品和
《民法典》和《婚姻法》中关于婚后继承父母遗产是否为夫妻共有的规定。在婚姻期间,夫妻双方或一方继承或接受遗赠取得的财产,原则上属于共同财产,但若被继承人在遗嘱中明确指定只归一方,则不能作为共同财产。同时,《民法典》和《婚姻法》也规定了夫妻对共同财产享有
不赡养老人是否影响抚恤金的分配问题。抚恤金并非遗产,不能用于继承,其分配是按照亲属关系进行的。对于不赡养老人的人,应减少或不分给予抚恤金。文章还介绍了可继承财产的范围,包括个人合法财产、承包收益等,并强调了遗产与夫妻共同财产、家庭共有财产的区别。
中国公民继承境外遗产以及外国人继承中国境内遗产应适用的法律规定。对于动产和不动产,应分别适用被继承人住所地法律和不动产所在地法律。在涉外继承公证方面,文章提到了注意事项,包括申请办理相关证明文件、缴纳公证费的要求以及与公证机构的配合等。在处理涉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