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05条规定,当债务人的财产无法满足保全请求,但其对第三人存在到期债权时,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债权人的申请裁定,禁止该第三人清偿债务。若该第三人要求偿付,人民法院应当将财物或价款提存。
在这里,财产无法满足保全请求有两个含义:一是债务人实际占有和支配的货币和物资无法满足或不足以满足保全请求;二是债务人虽然拥有固定资产和其他流动资产,但这些资产虽然可以查封,但在变卖时可能无人愿意购买,或者为了维持债务人的正常生活或生产必需,不宜拍卖或变卖其固定资产和其他流动资产。
债务人对第三人享有到期债权,意味着债务人必须对第三人拥有债权,并且该债权已经到了清偿期。对于尚未到期的债权,由于其处于不确定状态,此时进行债权保全是缺乏依据的,也不公平对待债务人。待给付义务是指双方当事人互相有给付义务,这种情况下,债权债务关系不确定,不适宜对债务人的债权采取保全措施。
如果债务人对第三人的债权不真实、不合法或者全部无效,将无法得到法律的保护。
如果债权人未提出申请,人民法院无法根据债权人的申请裁定对债务人的债权进行保全。这不仅可以防止债务人消极地行使债权,还可以防止个别法院滥用债权保全措施,损害第三人的合法权益。
如果允许保全保证人的财产,就相当于债权人可以要求第三债务人与保证人共同履行债务,这将剥夺保证人的异议权。同时,保全保证人的财产还要以第三债务人无法满足保全请求为前提,这实际上已经超出了债权人请求保全的范围。
人民法院只能对第三人根据合同约定或法律规定有权处分的部分进行保全。对于约定或规定不明确的情况,如果债权人坚持要求保全,可告知债权人行使代位权并向法院提起诉讼。
在保全过程中,如果债务人对第三人享有的债权额大于债权人的债权额,超过部分不能进行保全;当债务人的债权额小于债权人的债权额时,人民法院只能对第三人应当承担的债权数额进行保全。
新《民诉法》下的诉讼保全程序,包括担保要求、申请方式、财产保全措施、诉前和诉讼中的保全申请时间以及保全对象的界定。担保不是必须的,法院有一定的裁量权;申请方式包括书面和口头;保全措施包括查封、扣押等;诉前保全在起诉前,诉讼保全在诉讼程序开始后;保全对
房屋解封的条件和相关法律规定。房屋被财产保全后,可以通过未起诉、提供担保、撤回申请、新裁定和履行义务等方式申请解封。同时,《民事诉讼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的规定》为解封提供了法律支持。申请解封需遵循相关程序和法
法院保全费用的收取方式。依据我国《诉讼费用交纳办法》,申请人需按保全财产价值比例交纳申请费用。具体标准包括申请执行法律文书的费用及申请保全措施的费用,根据执行金额或价额分段收费,最高不超过5000元。
被告解除财产保全的法律程序及条件。被告可依据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解除财产保全措施,包括提供担保、撤回申请等情形。同时,文章还提供了解除财产保全申请书范本,展示了具体的申请流程和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