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征收人在签订补偿协议后应该保留一份补偿协议原件,以避免处于被动地位和面临风险。
如果被征收人将所有原件交给征收方,将会使自身处于非常被动的地位和巨大的风险之中。征收方有可能在协议上进行篡改,例如修改补偿金额或补偿期限等关键内容。被征收人如何能够证明这种篡改呢?大多数被征收人缺乏专业法律知识,在签订补偿协议时可能没有咨询专业律师,因此签订的协议可能存在漏洞。如果将原件交给征收方,而征收方利用这些漏洞侵害被征收人的利益,被征收人将面临巨大的风险。
如果后期发生补偿协议的诉讼,被征收人如果没有协议原件作为证据提交法庭,只能提交复印件。而征收方如果使用篡改后的“原件”作为证据,其原件的效力将优先于复印件。这将使被征收人在诉讼中处于不利地位。
根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二十五条和第二十六条的规定:
房屋征收部门和被征收人根据本条例的规定,就补偿方式、补偿金额和支付期限、用于产权调换房屋的地点和面积、搬迁费、临时安置费或者周转用房、停产停业损失、搬迁期限、过渡方式和过渡期限等事项,订立补偿协议。一方当事人不履行补偿协议约定的义务,另一方当事人可以依法提起诉讼。
如果房屋征收部门和被征收人在征收补偿方案确定的签约期限内无法达成补偿协议,或者被征收房屋所有权人不明确,房屋征收部门将根据本条例的规定,按照征收补偿方案作出补偿决定,并在房屋征收范围内进行公告。补偿决定应当公平,包括补偿协议的相关事项。被征收人如对补偿决定不满,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诉讼。
被征收人在签订补偿协议后应保留一份补偿协议原件的重要性。保留原件能保护自身权益,避免征收方可能的篡改和侵害。此外,若后期发生诉讼,原件可作为有效证据。文章还提及了相关的法律规定。
公租房遭遇强拆时的维权问题。首先,讨论了原告主体资格的判断,指出公租房承租人在征收过程中应被认定为与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公民,有权提起诉讼。其次,强拆行为的合法性审查需按照相关法律规定程序进行。被告方辩解需考虑公租房拆除是否签订补偿协议、是否属于违法
公益拆迁的法律规定,政府进行拆迁时需与被拆迁人协商并签订协议,采取货币补偿或产权调换等方式进行补偿。补偿决定需公平合理,被征收人可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拆迁过程中禁止采取暴力手段强迫搬迁。货币补偿为主要方式,以房地产市场评估确定补偿标准。产权调
房屋拆迁补偿规定及相关的法律责任。主要包括征收补偿内容、个人住宅征收和住房保障、被征收房屋价值补偿、房地产价格评估机构的选定、补偿方式选择等方面的详细规定。同时,文章还涉及了搬迁和临时安置的补偿、停产停业损失的补偿、建设活动的监督管理、补偿协议和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