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特许经营模式下的合同欺诈问题
时间:2025-03-23 浏览:15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警惕连锁加盟欺诈,防范格式合同陷阱”的警示牌挂进了北京丰台区50多家重点写字楼的醒目位置。不法连锁加盟商通常从合同里“挖坑”骗钱,而邻近车站、科技园区的写字楼成为他们青睐的活动场所,丰台工商分局划定了包括北京西站南广场在内的20片区域和写字楼作为风险点,每两天巡查一次。
背景
自2005年下半年开始,一种以商业特许经营模式为包装的商业欺诈逐渐蔓延开来,成为侵害外地来京小创业者的主要违法形式。据丰台工商分局合同科科长王-松介绍,利用合同条款骗取加盟费是不法商人常用手段之一。仅今年,丰台工商分局就针对此类违法案件立案54起。
违法行为
根据日常巡查结果,丰台工商分局划定了包括西站南广场等20个地段及写字楼作为风险控制点,每两天执法人员就要检查一次,以“扫楼”的方式发现违法线索及时查处。
警惕合同欺诈
工商提醒:先交钱再看合同不靠谱“我的产品和加盟费都便宜,但您先交钱才能看价目表。”这可能就是不法加盟商挖的“坑儿”。王-松告诉记者,按照规定,签订合同前,“总部”应如实披露信息,比如现有加盟商的名单和位置、主产品报价、公司财务状况、有无纠纷等。但不少商家要求创业者先交钱再看材料,或者当时提供一份“实惠”的价目表给对方看一眼,合同签完后发货时再提供真实的价目表,如果申请加盟时遇到先交钱再看合同的无理要求,有意加盟的创业者应该警惕。
典型案例
典型案件一:**艾妃儿伟业美容用品有限公司在其网站上宣传:“**艾妃儿国际连锁机构创始于1967年,在世界连锁业享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事实上,该公司只是国内自然人投资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所谓**艾妃儿国际连锁机构根本不存在。该公司从国内一些地方购进日用小商品后,再以连锁加盟形式将日用小商品卖给其连锁加盟商。公司通过网络对外进行虚假宣传,其目的就是让人误以为是有国际背景的大公司,以便吸引更多的客户,成为其连锁加盟商。(处罚结果:罚款50000元)典型案件二:中亚科通(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采取特许经营的方式推广“科通”品牌自动补胎充气液直销店项目。在该公司的宣传画册上写入了效益分析栏目:月利润9100元×30天=27.3万元;年利润9100×30天×12个月=327.6万元。此举违反了《商业特许经营管理条例》“特许人在推广、宣传活动中,不得有欺诈、误导的行为,其发布的广告中不得含有宣传被特许人从事特许经营活动收益的内容”的规定。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拥有第35类商标的加盟事宜
拥有第35类商标的加盟事宜的相关法规和操作指导。介绍了《商业特许经营管理条例》中对特许人的资质要求和从事特许经营活动的相关规定,包括直营店的数量和经营时间要求,以及特许经营备案程序和需要提交的文件资料。此外,还阐述了特许经营合同的订立内容和要求。
-
加盟连锁是否需要进行商标注册?
加盟连锁中商标注册的重要性和法律依据。根据《商业特许经营管理条例》,商标注册是特许经营的基本要素,未注册商标的特许加盟可能引发合同解除和赔偿等后果。商标具有唯一性和独占性,注册后企业才能享有专用权,避免商品来源混淆和影响商标信誉。商标的价值和评估也是
-
商业特许经营模式下的合同欺诈问题
商业特许经营模式下的合同欺诈问题。不法商人利用商业特许经营为包装进行商业欺诈,骗取加盟费。丰台工商分局已针对此类违法案件进行查处,并划定了风险控制点。创业者需警惕先交钱再看合同的欺诈行为。典型案件包括虚构国际背景公司和虚假宣传效益分析等。
-
公司商标加盟商的合法使用问题
商业特许经营中公司商标加盟商的合法使用问题。根据《商业特许经营管理条例》,只有拥有注册商标等经营资源的企业才有资格作为特许人,以合同形式许可其他经营者使用其商标。商标注册是特许经营的基本要素,未注册商标的特许加盟可能引发合同解除和赔偿等问题。特许经营
-
签订加盟合同后能否退还加盟费
-
互联网业发展势头强劲
-
加盟店的名字没有商标怎么办